在国际市场低迷不振的大背景下,山东轮胎出口交出了一份看似不错的成绩单。来自青岛海关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3季度我省出口轮胎1.2亿条,同比增加16.4%;价值65.3亿美元,同比增长16.6%。但在这背后,更多、更严峻的挑战也接踵而至,轮胎出口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据了解,我省轮胎出口增长除有轮胎企业产能大幅增长的原因之外,还与美国轮胎“特保案”到期取消的预期对轮胎行业信心的提振有关。企业对美轮胎出口订单稳步增多,促使山东口岸轮胎出口量增长。
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我省轮胎月度出口增速呈逐步减缓之势。其中,9月出口同比仅增加了9.1%,环比甚至出现2.7%的降幅。反观去年,我省轮胎出口增幅达到54.1%,今年前3季度16.4%的增幅其实已经大大降低。
尽管当前美轮胎“特保案”已到期,我国轮胎出口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但今年以来,哥伦比亚、泰国、巴西等多个国家接连提出反倾销调查并抬高进口门槛,对我国轮胎行业的生产和出口带大较大压力。
雪上加霜的是,今年11月1日,欧盟的轮胎“标签法”也将开始实施,对进口轮胎的各项性能进行更严格的要求。但现实情况是,目前我国轿车胎的滚动阻力多为E、F级(“标签法”分为A-G 七个等级,A 代表性能最好,G代表性能最差),有30%达不到欧盟第一阶段滚动阻力的最低要求,70%达不到其第二阶段的最低要求。随着欧盟“标签法”的实施,我国相当多的轮胎产品恐将被拒在欧盟市场之外。
不仅如此,目前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价格已涨至2.4万元/吨的阶段高点,较8月份增幅达16%以上,炭黑价格近期亦大幅上涨,而同期轮胎价格却有所下降,导致我国轮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营压力骤然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前3季度我省对拉丁美洲、非洲轮胎出口增速分别达到30%和32.1%,大大高于平均增速,显示出新兴市场的巨大潜力。鉴于此,我省轮胎企业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拓展新兴市场力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