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政策要不要调整,进口关税要不要降,扩大内需该如何扩大……
中国,工资5000元,吃一次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400元,买辆车最少30000元——夏利……
美国,工资5000美元,吃一次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牛仔裤20美元,买辆车最多30000美元——宝马……
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国民收入与物价倒挂,以致于很多中国人不在国内买东西,而是选择海外消费。
据悉,2009年,中国1600亿元的奢侈品消费中,有800亿元流向海外市场。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是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特别是进口关税。另外,中国人“爱面子”的消费文化,也成为了高物价的推手。
高档消费品之望洋兴叹
无论是中国制造的外国品牌,还是直接进口的海外商品,甚至中国本土自产的一些商品,在高通胀的当下,其价格之高让人觉得无法理解与接受。
经常出国旅游的王欢对本土品牌价格之高更是深有感触,尤其是中高档商品。Coach(蔻驰)在美国只能算是二线品牌,但在中国,只要与欧美沾边儿的品牌,消费者就会视同“高档”与“奢侈”。而衡量的标准又很简单——价格高,且几乎从不打折。
“我现在很少在国内买东西,我要买一个爱马仕的包,就直接到香港的门店订货,大概有九折的优惠,再加上汇率差,相当于在九折的基础上又打了八折,这样一来,价钱就比国内便宜很多。”
而王欢的朋友季兰刚刚结束台湾之行,回大陆之前特意买了一款佳能的单反相机。“在台湾,这台相机售价大概在5000人民币左右,而大陆同款机型大概要卖到7000~8000元。” 除了电子产品,台湾的化妆品也普遍比大陆便宜20%左右。
中国商品在流通环节需要缴纳的税种包括产品税、消费税、增值税和营业税,等等。而为了扩大出口贸易,提升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于1994年施行了税制改革,对出口商品实行零税收政策,退税率为17%和13%。
相比之下,同样的商品销往国内,则享受不到这17%的税收优惠,再加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的间接税收及运营费用,致使这些“中国制造”品牌反而比国外卖得贵。
另一个问题是,非中国制造的海外品牌在国内外的价格也相差悬殊。同一款美制风衣,在美国机场的售价不到北京商场的五分之二。经济学家左小蕾曾说,如果产品来自国外,在WTO框架下,即使是制裁性关税,也绝对不可能出现超过一倍的差价。
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达1600亿元,其中800亿流向海外市场。据统计,服装、手表、箱包、酒、电子产品等5类产品所涉及的20种高档消费品,国内售价比香港高45%,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大量购买资金流向海外市场。
而围绕进口商品价格奇高争论最多的,是高档商品的进口关税。2011年7月1日,财政部对包括新能源、原材料为主的33个税目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进行下调。不少专家分析称,此次税率下调对于抑制物价上涨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但在下调的商品目录中,除了非彩妆、香水类的护肤护发商品外,人们并没有看到高档消费品。其中,对于大排量汽车、白酒、游艇、高尔夫、高档手表等象征“高消费”的商品,还实行了补收和增收消费税的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抑制和调节国内目前过热的奢侈品消费。
进口关税降与不降争论几时休
我国海外中高档商品进口关税一般在15%~25%之间,有的奢侈品进口关税则高达50%,此外,这些商品还要缴纳海关检测费、进店检测费、增值税等。有专家预计,未来,中国将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奢侈品消费大国。但目前看,国内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上,至少一半发生在海外。
零点研究咨询董事长袁岳认为,太高的奢侈品关税,将导致国内购买力外流。中国目前的问题是内需对GDP的贡献太少,尤其是高端内需基本上是在国外实现。大众消费品尽管消费群体庞大,但其收益附加值较低;而发展高端商品,尤其是奢侈品,其附加值非常高。但发展高端商品市场的前提是低税,甚至是税收鼓励政策,这样才能使高端市场得到发展,中国才能积累财富,而不是只赚辛苦钱。
与袁岳的立场不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则认为,对进口奢侈品征消费税,就是对富人征税,有利于社会公平。扩大内需指的是国内产品,而不是进口产品。如果扩大对进口产品的消费需求,那将损害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使国内企业发展受到不利影响,将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后果。
进口关税一旦下调,是否意味着海外高端商品价格的回落呢?
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税务教研组组长汪蔚青认为,很多国外商品在本国并不缴纳消费税,但在进入中国时,部分商品就需要缴纳消费税。因此,在消费税征收方面,中国对国内外商品是一视同仁的。而增值税在中国税收比例中非常大,因此,下调关税可使部分海外商品降价。
而左小蕾认为,国内奢侈品价格过高并不完全是税收所致,还有很多其他原因。比如高额代理费、租金、国际运输、保险成本等。如果不能解决这些价格因素,仅靠降低奢侈品关税税率,未必能改变国内奢侈品消费方式,增加国内消费的目的也可能不会明显。
无故涨价之营销乱象
6月底,商务部向外界透露,对进口中高档商品可能降低进口关税。此消息带给人们乐观的猜想,也许预示着部分中高档商品价格下调。然而,时日随流水,7月中旬,各大奢侈品品牌却开始纷纷涨价,打破了人们对于奢侈品降价的期许。
据媒体报道,奢侈品牌正在用涨价的方式应对进口关税下调可能带来的价格下降,以保证其高端身份。某奢侈品运营资深人士透露,顾客消费大多跟涨不跟跌,奢侈品牌每次放出涨价风声,其实都是在促进销售。不断涨价是奢侈品牌屡试不爽的营销手段。
而代表普通消费者的王欢则认为,国内中高端商品价格是与品牌影响力挂钩的。“国外的品牌可能更加注重质量和品牌形象,购买这些商品是一种生活品质的象征,所以,价格的高低可能不光由成本或关税决定,还隐含着很多其他原因。”
此外,国内的消费文化也是推高海外商品价格的因素。
著名财经评论员何刚认为,从经济理论和实际调查的结果来看,有能力购买高档商品的人群,对于价格的涨幅并不敏感。一块手表的售价前后相差一两万元,并不会影响高端消费人群的购买行为。
经济学者聂辉华举例说:“2010年,LV在全球市场的销量都在萎缩,但在中国市场却实现了翻倍增长。”最令聂辉华感到不解的是,在国内,一个普通白领,可能会几个月省吃俭用,就为买一个LV包。这种逐渐在民间盛行的消费文化无疑是畸形的、不合时宜的。
在中国,很多人购买海外中高档商品更多是为了“面子”。奢侈品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何刚举例说:“几年前,浪琴为了满足中国高端人群的需求,按照欧美市场惯例,决定专门打造几款只针对中国市场的手表,结果却未能如愿。因为按中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习惯,大家只会购买国外的款式,不愿意购买专属中国市场的特定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