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石永红就中资企业在利比亚受损情况接受了搜狐财经的专访。
石永红认为,目前中资企业在利比亚的损失总体可控,并没有所谓的188亿美元损失。
损失有没有?
他表示,“中国企业目前在利比亚没有直接投资,都是承包的工程,商务部披露中国在利比亚共有50个项目涉及188亿美元的合同额,这些主要是利比亚业主的投资,中国企业只是承包工程项目,换句话说,你给我多少钱,我给你干多少活。比如工程启动要先给15%的预付款,之后按工程进度付款,完成10%工作量,就可按合同要求业主支付相应的工程款。中国企业主要是这种合作模式,相比于直接投资风险小许多”。
石永红表示,“外界可能不了解,存在两个误解,一是认为所有项目都是中方投资的,二是把188亿美元的合同额当做实际亏损,从而认为中资企业在利比亚亏损巨大。据我们了解,虽然每个项目情况不太一样,但总体上看,利比亚业主的付款和我们工程进度差不多。应该是平衡的,工程干多少,钱收到多少。当然,也有一些项目业主付款存在滞后情况,比如,一些项目正好完成合同约定的工作量,正要求业主支付进度款,或一些项目进度尚未符合合同进度款支付条件。那么,这些中方已经完成的工程量,但业主尚未支付相关的工程款,就可能变成中方企业的潜在损失。一般情况,中资企业在利比亚的工程进度和业主付款的差距不会超过10%。”
他同时透露,这些工程,也并非是我们给利比亚的援助或商业贷款,都是利比亚业主自己的资金,“据我们统计,没有我国的银行贷款支持的项目”。
损失有多少?
虽然中资企业在利比亚承担打工者的角色,但是损失依然存在。
石永红表示,中资企业在利比亚虽然是承包的工程项目,但是仍有一些重型设备和材料留在当地。鉴于目前仍不能进入统计损失,这块的损失还不能统计出来,由于缺少看护也存在被抢的可能。“我们一些施工设备和材料,有些是备用的。有些设备也存在被抢可能。但是现在这个损失还没有办法统计。只能去了人,到现场去核查,当然不可避免的会有损失”。
石永红还介绍,对于以成套设备为主的工业性承包工程项目,除设备损失外,还存在中资企业生产线的订单下了,但是利比亚方面由于战乱而不能接货的问题。他表示,“中资企业为利比亚水泥厂生产的设备,现在停工了,那么中方已生产的水泥成套设备怎么办?虽然没有发货,但是这个延长的时间产生的成本亦是损失。如果原有项目继续,可不算损失,但原有项目不能延续,那损失基本定型,因为中方订单已经下了,而且这些设备很多是根据当地条件定制的非标准产品,难以用在其他水泥生产线项目上”。他表示,上述损失为有形损失,而中资企业还存在无形的损失,比如由于战乱中资企业人员的非正常撤离等等。
如何防范损失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在此次利比亚战乱中吸取经验。
石永红表示,“此前我们也和企业沟通下了,在安全形势可控的前提下,有的企业想回去继续干。有的需要观望,如果损毁比较厉害,就得要评估损毁的实际情况看还有无复工的价值,这些企业涉及到铁路、建材、通讯、水泥生产线等各个行业”。
据石永红介绍,目前有些企业对新上台的利比亚新政权是否会对中国企业限制而担心,担心利比亚新政权偏袒西方,而目前利比亚反对党也表示,将审查原有卡扎菲时期签订的合同。
石永红表示,“我了解的情况是,商务部和外交部都在做工作。首先是我们在利比亚的财产应该保全,我们的东西还是我们的。利比亚方面也表达了合作的态度,不管哪个政权上台,中国企业还是有自己的优势,我们企业行业经验丰富,质量可以保证,而且相比于西方企业成本相对低些,这些都对他的战后发展有利”。
他表示,“目前我们主要需要老项目保全。如何返回去,转机不是马上就能到来的”。
石永红认为,中国企业要有风险意识。从政府来讲,需要建立一些风险机制,创造好的政治环境。外贸企业感觉最明显的是国家强大企业在外才会有安全感”。
同时他认为,“走出的中资企业也需要自律,不能窝里斗,不要低价竞争。如果多个中资企业在海外竞标同一项目时,应有序的参加这些项目,如果总低价中标,即使这个国家不发生意外,项目也不会做好。”作为负责电力、电信、冶金、石化等工业性成套设备出口和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中介组织,石永红表示,机电商会要求会员企业,必须充分考虑项目市场和技术风险,核算项目成本,确保境外项目工程质量,维护中国成套工程的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