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出版的《财经国家周刊》刊登文章《中国外贸的结构性变化》。文章说,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其构成将向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区域内贸易、南南贸易将成中国贸易的增长点。
文章说,从数据上观察,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可以说主要靠内需驱动。国内需求,即消费、投资、及政府支出总和大幅上扬,净出口对2011年上半年GDP增长的贡献为负数。诚然,国内总需求在2009年的上升很大程度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拉动,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要求改善总需求的构成,使居民最终消费、民间投资成为内需的主力。
《财经国家周刊》的这篇文章表示,随着内需构成的调整,中国对外贸易的构成也发生了若干显著的变化:商品出口中的加工贸易比重下降,美欧市场在中国出口的比重也呈下降之势,而亚非拉地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比重则上升,这就是在今年前三季度发达国家经济大幅放缓的局面下,中国外贸仍保持双位数增长的主要原因。
文章说,正是由于上述趋势性的变化,中国经济对外需的依赖程度趋于下降。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对外贸易盈余相对GDP在下降,而且因为中国出口的很大份额是加工贸易,这种贸易与国内投资的关联度不高。中国一般贸易的组成很大部分是设备和机器,出口对象主要是亚洲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对资本品的进口需求也主要在亚洲区域内贸易中得到满足。这些结构性的变化使得2010至2011年进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影响明显小于2007至2008年。
随着中国外贸结构的变化,中国将进一步受益于经济全球化。中国巨大的高速发展的国内市场不仅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对他们有利的贸易条件,也拉动包括美、欧在内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