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之战两败俱伤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1-12-20 9:15:00 中国经济导报

导读:本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反倾销、反补贴案损害调查做出初裁,认定中国对美国内相关产业造成损害,中美贸易鏖战正式拉开序幕。

  本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反倾销、反补贴案损害调查做出初裁,认定中国对美国内相关产业造成损害,中美贸易鏖战正式拉开序幕。近日,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他告诉记者,“2012年是美国的选举年,这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大选之前必有大案’这一历届选举前的惯例。要知道,新能源产业是奥巴马推行新经济战略的重心所在。不管2012年的大选谁主沉浮,新能源产业都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砝码。”

  孟宪淦随后补充说,中国光伏产业急需解决产能过剩的大问题。他向记者透露,工信部正在酝酿一系列针对光伏产业的扶优扶强政策,意在去除光伏产业中的“泡沫”,形成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彻底改变目前光伏产业的散而乱的局面。

  美国企业“病倒”中国企业“吃药”

  如果对这场新能源贸易之战追根溯源的话,不能不提及美国即将要进行的总统大选。而能将这二者联系上的是此次“双反”大战的导火索――美国新能源的明星企业索林德拉公司的破产。

  去年5月,当美国总统奥巴马参观索林德拉(Solyndra)光伏公司时,他一定没有想到,这个曾被他称之为技术先进、美国新能源技术发展典范的公司,一年多之后正式进入了破产程序。

  2011年9月1日,美国光伏公司索林德拉宣布停止生产并将在近期申请破产重组。这是一个月以来,第三家美国光伏公司进入破产保护程序。而不久前,另外两家光伏企业光谱太阳能(SpectraWatt)和长青太阳能公司(EvergreenSolar)也分别提交了破产保护的申请,一场源于美国的光伏产业破产风潮就此开始。

  不过,若像美国国内企业一样将美国光伏企业的破产归因于中国产品,显然有失公允。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出具的一份研究报告谈到,Solyndra公司的倒闭并不能代表美国太阳能产业的现状,因为在任何动态竞争的市场中,总有一些公司蒸蒸日上,而另一些面临失败。尽管得到了联邦政府的支持,Solyndra仍因为其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而走向破产,面临太阳能电池(板)降价的压力,Solyndra无法在这个高科技的动态市场中生存。而太阳能产业的竞争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它促使成本降低,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能够使用太阳能发电。

  两败俱伤:真正的赢家到底是谁?

  “有一种棋局,叫做两败俱输。”这是近期热映的电影《鸿门宴》中的台词,用这句话来形容目前中美的新能源之战最合适不过。

  国际光伏市场原本被中国企业寄予了厚望。由于光伏最大市场――欧洲补贴政策下调,市场需求不旺,很多中国企业把目光锁定了美国。但这并不是说中国企业是单向地依赖美国市场,事实上,这次美国的“双反”调查不仅会对中国企业带来伤害,同时也将会对美国的光伏市场产生不良影响。

  根据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副会长王贵清的介绍,美国此次双反调查理由并不充分,对于中美双方来说必将是一个双输的结果。“中国光伏产业是国际光伏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和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贵清说道。

  据了解,作为光伏产品生产的关键原料,全球多晶硅产量从2004年的不足2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6万吨,正是来自中国企业的强大需求推动了全球光伏产业供应链的发展。同时,中国光伏生产企业使用的原材料和设备大部分由欧美进口,而中国从美国每年的光伏产品进口额超过50亿美元。

  并且事实上,中国光伏产品对美出口增长来源于市场竞争优势,而非低价倾销或政府补贴。而中国光伏电池对美国出口也未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损害。中国机电商会在11月29日新闻发布会上提供的资料显示,作为美国申诉方代表SolarWorld公司一直处于盈利状态,并不断扩大产能和出货量。该公司2011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11年其在美国的雇员增加了11%。而相比之下,10家在美上市的光伏企业发布三季度财报显示其中8家企业三季度出现亏损。

  根据尚德、英利、天合以及阿特斯4家国内最大的对美太阳能出口商的出货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尚德出口美国产品的数量占到总量的19%,英利占14%,天合占到了20%,而阿特斯占到10%。2009年以来,美国太阳能光电市场需求成长快速,每年光电系统安装量维持100%以上的成长率,所以,美国的市场是无论如何不能放弃的。

  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管清友接受采访时说:“如果这个反倾销案成立,美国的市场也井喷不起来了。所以进行这场反倾销的抗辩,不光是在为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同时也是为美国市场以及美国太阳能行业几万就业人员的利益。

  并且,按当前中国光伏企业的利润水平,只要美国增加10%的关税,中国企业就将完全失去美国市场。2011年前三季度,中国光伏板块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在21.5%到22.5%之间,净利润率则在5%到15%之间。另一方面,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设备、多晶硅原料、辅料高达50亿美元,而中国每年向美国出口的光伏产品是20亿美元。贸易关税一旦征收,除了逼迫中国光伏制造商涨价外,也会波及到美国企业。

  管清友说,这次美国太阳能组件双反案影响的绝不仅是国内太阳能组件制造企业,相关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及全球行业都会受到重创。而且,美国政府一旦立案,欧洲必然跟进,负面效应将进一步被放大,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落后的企业通过贸易保护来避免竞争,最终真的能获益吗?这应该是美方值得思考的问题。

  突出重围:生存还是死亡?

  对于光伏产业目前面临的困境,有人担心:如果中国的光伏产业最终败诉了怎么办?在经历了产能过剩、技术空心化、“301调查”、“双反调查”等诸多问题之后,整个行业是否将会陷入泥沼?

  为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研究员吕博分析说:“事实上,国内的光伏需求一直比较小,光伏产品有98%都出口海外,国内需求只占2%,所以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就是中国的光伏产业产能过剩。”

  据了解,在2009年到2010年期间,光伏行业曾出现过井喷式崛起,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组件生产的低门槛,吸引了很多企业盲目地进入,进而导致各地组件厂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但是,这些公司在规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方面并不十分健全,同时对行业理解也不全面,因此成为了我国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其中一个因素。

  “美国太阳能组件双反案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角度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就此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孟宪淦说,中国光伏产业急需解决产能过剩的大问题。2011年全球光伏需求量预计为22G瓦,但是今年全球产量超过30G瓦,其中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60~70%。工信部也在酝酿一系列针对光伏产业的扶优扶强政策,借此去除光伏产业中的“泡沫”,形成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彻底改变目前光伏产业的散而乱的局面。

  挤掉光伏产业内部的“泡沫”,让国内市场真正启动成为了光伏产业自我救赎的必经之路。“当然,在这其中政府的扶持和开明的政策必不可少。日前,中国启动了对美国大排量汽车的‘双反’行动,被称为中美双方再一次的对抗高潮,”但吕博同时指出,“光伏产业需要政府的扶持从而度过‘寒冬’,但政府对贸易纷争的态度应该本着真正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理性前行,这样才能最终起到良好的效果。”

  据悉,《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可能提出5年1500万千瓦的新装机目标,以及工信部推动国内多晶硅行业整合的表态,无疑再次给寒冬中的光伏产业点燃了新的希望,届时,具有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或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最大的行业受益者,带领着中国的光伏产业走向温暖的春天。

本文关键词:光伏产业,贸易战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