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入WTO十年来成就不小挑战不少
10年前的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正式成员。在庆祝已取得的成就之时,中国更应回顾与反思,明得失继而寻路未来发展。
十年间,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堪称世界经济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中国从加入WTO之初的世界第九大经济体跃升至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走出国门的“中国制造”更是成为中国最响亮的国家名片。
加入WTO不仅使中国享受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的红利,更使得开放、规则和竞争等理念深入人心,增强了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
现实证明,引入外国竞争者并没有击溃中国的“弱势”产业,反而使其获得了更强的竞争力。
然而,对于中国而言,加入WTO并非改革开放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未来中国必须保持清醒:进一步对外开放显然是必要的,但过去的发展也提醒中国必须调整对外开放战略的目标。
最大挑战:低端出口之路越来越难走
不可否认,中国经济近十年的辉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但同时也使中国付出了沉重代价资源被严重损耗,核心技术缺失,长期徘徊在价值链底层。不断追加的资源投入和胼手胝足的埋头苦干换来的却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不断累加的贸易顺差和贸易伙伴的频频指责。
以iPod为例,在售价为299美元的iPod利益分配中,掌控嵌入式系统和软件设计的苹果公司收益高达80美元,负责提供硬盘的日本企业分得75美元,而做装配代工的中国公司仅收益2美元,连售价的1%都不到。
“中国必须改变过去以出口创汇为目标的开放战略,把目标转向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说,不完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只能永远在“世界工厂”给别人打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贾根良称,由于我国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目前已经形成了低端产品出口大量过剩和高端产品大量进口的不利局面。此外,由于低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大量过剩,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不得不通过竞相削价扩大出口,而产品价格的降低反过来又迫使企业只能通过削减工人工资来降低成本,其结果是造成内需越来越萎缩,而内需的萎缩又迫使企业不得不依赖国外市场需求,陷入这种恶性循环难以自拔,这是我国消费率增长始终不如意,而外贸依存度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面临的贸易措施是在上升而不是下降,例如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首位被反倾销对象,2010年有66例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决定,影响中国出口71.4亿美元。
更多挑战
资源消耗飞速攀升
目前,我国深陷对外部资源的严重依赖和本国资源廉价出口的泥潭,自然资源受到极大的破坏和过度开发。比如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10年进口原油2.4亿吨,对外储存度达到55%。我国也从历史上的煤炭出口国成了进口国。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设下了瓶颈。比如,原油价格一路飙升,为进口原油我国每年要支付更多的成本。
政府采购市场将放开
根据加入WTO的相关承诺,未来我国还要继续开放各行各业的市场,比如作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市场要开放。赛迪顾问广州分公司张天翼博士昨天对本报记者表示:“开放我国政府采购市场,意味着将我国最大的一部分国内市场向外资企业开放,国内企业尤其是受到国内政策性扶持的行业和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数据链接
加入WTO十年,中国的对外贸易与综合国力前所未有地迅速发展。进出口总值从2001年的5096.51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2.9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1.6%。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十年间我国年均GDP增长均在9%以上。2001年一季度GDP总量达2.3万亿元,2011年一季度GDP达到9.6万亿元,增了4倍多。外汇储备则从2000年的1561亿美元上升到当前的31974.91亿元,增了20.4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