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新动力引发新思考
www.jctrans.com 2010-1-26 10:42:00 新华网
从钣金喷涂车间、吸附成型车间到配件组装车间,商标和产品还是那样熟悉,工厂负责人的解说也十分亲切,只不过这里第一线的工人们只说泰语,因为这是中国电器企业海尔集团在泰国的一家工厂,位于首都曼谷以东200公里的巴真武里府。 自贸区令驻泰中国企业受益 作为海尔集团在泰国开设的第一家工厂,这家收购于2007年的工厂令海尔一举成为泰国第二大冰箱制造商。工厂制造总监丁高峰对记者说,随着今年年初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各项自由贸易政策的逐步落实,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家电产品进入泰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如期建成。这个自贸区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年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的年贸易总额。 谈到自贸区的建成将为这家工厂带来哪些立竿见影的效益,丁高峰向记者展示了两台冰箱样品,一黑一白,外观时尚。“这两款冰箱是我们工厂自己设计研发的,采用的是泰国较为成熟而中国相对少用的风冷制冷技术,在日本市场非常畅销。其实,中国国内有不少消费者喜欢用风冷制冷冰箱,但在国内市场上这种冰箱却很少能见到,因此我们准备把它们返销到国内去。”他说,自贸区建成后,泰国产的家电产品销往中国享受零关税,降低了返销产品的成本,从而实现了技术优势、产品优势互补以及市场资源共享。 海尔电器(泰国)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勇对记者说,过去几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逐步推进为双方企业拓展贸易和业务提供了便利。“虽然自贸区是今年1月1日正式建成的,但早在几年前我们在泰国的工厂从中国采购零配件就已经是零关税了。” 吴勇说,自贸区时代的正式到来不仅意味着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也意味着服务、投资和政策方便之门的敞开。目前海尔在泰国的本土化生产和研发已经站稳了脚跟,今后将以这里为基地,利用东盟内部自贸区的有利条件扩大东盟其他国家的市场,其中印度尼西亚、越南、菲律宾将是海尔电器(泰国)公司的先期重点目标。 吴勇说,在收购泰国工厂后,海尔已经能够因地制宜地根据泰国人的生活方式设计生产。按照产能设计,预2010年海尔将成为泰国第一大冰箱制造商。 新动力引发新思考 中国海尔集团从2001年开始在泰国开设贸易公司进行产品销售,而收购工厂进行本土化生产也已经有三年的历史了。海尔目前在泰国总投资额超过10亿泰铢(1美元约合33泰铢),雇用了2500名泰国本地工人,拥有自己的研发队伍和洗衣机、空调、冰箱、冷柜四类生产线。 吴勇说:“自贸区的建成无疑会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的联系,增进双方官方和民间之间的了解与合作,这将给中国企业进入东盟市场以及东盟国家企业拓展中国市场提供新的推动力。” 但他强调,自贸区的建成并不意味着自由贸易条款在一夕之间全面落实。事实上,一些优惠政策和部分产品的零关税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实施,而有一些产品的关税要到若干年后才能降至零。双方企业面对自贸区带来的新机遇时必须全面冷静地分析,从企业战略高度进行新思考。 对于已经享受贸易零关税的企业,吴勇提醒,尽管零关税能提升利润空间,但是否开发一个市场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品牌认知度、市场基础、发展前景等。他说:“我们可以说自贸区的建成为中国和东盟企业向对方拓展市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推动力,促使企业更积极地思考这种可能性,但它不应该成为决定性因素。” 他以中国家电企业为例说:“由于中国家电品牌进入东盟市场相对较晚,目前并不占有优势。日韩品牌在这里拥有主导地位,如在泰国的冰箱市场,日本品牌的份额在60%以上。”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自贸区关税和政策优惠的基础上做好品牌建设和提升产品竞争力是一个更加重要的课题。 吴勇还建议,进行本土化生产、研发和销售也不失为双方企业占领自贸区下大市场的一个思路。他以海尔的泰国工厂为例说:“这是海尔‘三位一体本土化’战略的体现。本土化生产一方面可以利用零配件从中国进口的零关税优惠,另一方面又避开了中国电器产品整机出口泰国的关税壁垒,而且在利用当地优势技术、开发销售线路和推广品牌方面都更加便利。不仅如此,泰国产家电产品面临的关税壁垒比中国家电产品要少得多,因此可以利用泰国作为生产基地,把产品销往东盟乃至世界其他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