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业“高歌猛进”的高潮期已过,对于进口铁矿石的需求也正在逐渐降温。有机构最新报告显示,今年我国将迎来多年不见的进口矿石量下降的纪录。
主导钢厂正在静观“铁矿石市场之变”,研判矿石供需“拐点”出现的可能时段,逐渐接受传统矿价机制已不存在的现实,谋求建立与钢价挂钩的更为合理的新定价机制。
我国钢铁业进入“低速期”,已有多方面的依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骆铁军在新近召开的中国钢铁市场展望暨“我的钢铁网”年会上明确表示,钢铁业属于“控制性行业”,产量和需求会有一定增长,但幅度不会大。有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粗钢产量的增幅大大低于欧洲和日韩。
渐趋“冷却”的中国钢铁业对于进口铁矿石的需求在降温。“我的钢铁网”最新推出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为5.03亿吨,相比去年下降了8%;全年预计进口量在6亿吨左右,或低于去年的水平。“这将是自2007年以来中国矿石进口首次出现下降趋势。”
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钢厂———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曾多次对记者表示,多年来全球铁矿石的“热涨”,是阶段性的供求失衡及全球三大矿对于矿石资源过于集中的控制造成的。随着我国钢铁业的减速,矿石市场的转折必然会到来。宝钢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吴东鹰也认为,应静观铁矿石市场之变,随着矿石供求“拐点”的逐渐临近,今后全球矿市将供大于求。
我国钢铁业在应对“高矿价”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显得从容和有办法。据矿业分析师高波的观察,钢厂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化解高矿价的风险:一是更有效地加强国产矿的配比使用,以降低对进口矿的依赖;二是让矿石的进口来源更加多元化,南非、乌克兰、印尼、智利的铁矿石都已在我国使用;三是以商业上可行的方式进行对外投资,增加权益矿的占有比重。今年以来,进口矿价已打破“单边上行”的惯性,有上有下,年中时段进入“谷底”,吨价最低仅为124美元。
我国钢铁业的思路,得到了相关主管部门官员的呼应。骆铁军新近在上海表示,矿价机制调整包括一定的合理性,取消了矿石市场上长协价与现货价的“双轨制”,降低了双方的市场风险,遏制了市场炒作的空间。
这位官员表示,中国钢铁业对矿价机制问题“应该要有自己的态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规范矿石流通的秩序;另一方面要研究“与钢价挂钩”的进口矿新定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