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中国的外贸拐点
www.jctrans.com 2009-1-24 9:46:00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雯 子 腊月里闲话年景,说起2009年中国外贸的预期增幅定为“与GDP同步”,大家无不感叹:置身全球经济寒流,制定这个目标,可谓耐人寻味! 加入世贸7年多来,人们已习惯了中国外贸每年两位数的大步增长,而近日的年度数据却勾显了一条下行曲线:中国外贸速度逐月回落,2008年出口增幅同比下降8.5个百分点,11月、12月连续惊现负增长。四顾环球,尽管《金融时报》认为“中国订单数量仅温和下降令人欣慰”,但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言:“即使在衰退中,这种滑落也是非同寻常的情况。” 外贸遭遇拐点,足以证明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度,加上短期因素,今年外贸形势更严峻,业内预测出口增速可能大落,部分行业甚至会负增长。总的看,压力来自三方: 首先,外需疲弱将持续较长时间,出口不容乐观。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今年世界经济为零增长,中国出口近60%直接或间接面向美欧日,这三大经济体陷入深度衰退,短期内恐难复原,而通过其他市场弥补由此损失的出口要付出较大代价。 其二,贸易保护主义会进一步抬头,全球经济低迷,国际市场收缩,更易诱发摩擦。 其三,进出口贸易风险增大,经济不景气造成不少进口商和经销商融资难,一些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部分国家和地区信用恶化,势必增加中国外贸企业履约和结算风险。 投资大亨索罗斯在新著《金融市场新范式》中指出:“各国能否有效对付本轮金融危机,关键在于其各自的政策效应。”危机尚未见底,但全球消费者的生活需求还算稳定。中国要加紧下足政策功夫,力争“危”中求“机”。最近中国政府提出稳外贸的7项举措,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给“严冬”里的企业添加了暖意。外部环境趋紧,立足扩大内需十分必要,但绝不能忽视和放松外需。内需、外需都是中国经济快车的重要动力,如果出口急剧坠落,会带来企业投资需求、就业、员工收入乃至国内消费的下降,进而影响内需基础。 一系列稳外贸的政策成效虽有待时日,但应看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凸显宏观调控的利好,而且政策调整仍有较大余地;外需不振,对需求弹性小的消费品影响相对较弱,进口国居民收入缩水,中国纺织品、鞋类、箱包等传统出口产品在性价比方面竞争优势强,替代性小,国外消费者还是会买账;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加出口,存在拓展空间,可望有所作为。 金融危机造成外需下降,客观上给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供了巨大的倒逼压力,未尝不是好事。当然,没有一定的规模打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稳外贸、保出口,当是中国年内必须应对也必须奋力越过的一道关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