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结汇新政绷紧出口企业神经
www.jctrans.com 2008-7-10 9:35:00 在线国际商报
即将于7月14日执行的《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加大了对贸易项下热钱流入可能性的监管力度,但外贸企业结汇周期也将因此延长,不仅影响资金流转速度,同时可能增加企业的汇率风险。 不少出口企业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三部委联合颁布的旨在围堵“热钱”的《办法》,表达了上述担忧。由于目前新政的具体实施流程尚不明朗,企业疑虑颇多。 中基宁波副总经理应秀珍表示,因不确定因素较多,政策的实际影响目前很难估算。比如,是不是以后不再用核销单结汇,而是全部网上监控?企业预付款和延期付汇是否有明确的比例和金额限制?与应秀珍有同感的业内人士不在少数,他们认为,新政带来的可能不仅是资金问题,也将牵扯今后贸易和管理方式如何确定的问题。 但业界最为关注的还是,在政策成本高企的情况下,新政是否真能有效堵截“热钱”? 影响的不仅是资金流转 热钱通过货物或服务贸易进入中国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企业既可通过低报进口、高报出口的方式引入热钱;又可通过预收货款或延迟付款等方式将资金截留在国内。 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直接将矛头指向出口预收货款和进口延迟付款,规定企业到账外汇先要进入待核查账户,等待电子报关单联网核查完成后才能结汇。也就是说,出口企业的收汇必须等核实其真实贸易背景后,才能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 “这一过程便形成一个收汇周期,无疑将影响企业的收结汇速度。”应秀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保守地估计,这一周期起码要2~3天,企业应做好相关准备。 在当前信用证遭受冷落、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且由此间接导致的国际贸易诚信状况欠佳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选择通过提高预付款(订金)比例的方式,减少成本损失与诚信风险。 中纺集团副总裁李灵敏向本报记者坦言,千方百计提高预收款的做法是大环境所迫,这种方式对企业而言至少有四个益处:一是规避不履约风险;二是部分规避汇率风险;三是在银根缩紧时期,增加企业的资金流动;四是保障贸易企业对生产工厂的订金支付,稳定供货渠道。对于很多工厂来说,订金是其可以及时购买生产资料的必要保障。 但收结汇新政策执行后,企业难免陷入两难境遇:一方面,多收预付款就等于核查时多占流动资金,同时可能面临结汇周期内的汇率损失;另一方面,少收预付款,就要冒合同违约风险以及直接的汇率风险。李灵敏称,现在的汇率损失是相当可观的,基本上5000万美元的贸易额就可能损失500万人民币。 来自温州的一份统计显示,目前,温州外贸企业中约有50%的贸易资金是通过预付款方式结算的,一般预付款的比例为全部货款的30%。以去年出口101.48亿美元计算,相当于全年约有15.2亿美元的资金是预付款进入温州的。本来这部分资金可以在结汇后提取使用,现在多了一道联网核查的程序,也将可能形成一大资金缺口。 据应秀珍等业内人士判断,政策影响的恐怕还不止是资金,今后的贸易和管理方式如何确定也成了新问题。比如,作为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之一,T/T电汇的预付款结算方式还要多大程度地继续下去,预付比例如何确定,等等。 企业积极接招政策考虑成本 收汇新政实施在即,专家提醒企业应从三方面积极应对:一是要尽快熟悉新政内容,注意不同贸易类别下收汇核注的不同方法,保证出口报关单与外汇局的出口预收货款数据一致。二是在14日前抓紧对已有合同及外汇债权债务进行梳理,尽快做好出口及预收货款收结汇。三是对大型成套设备进口、签订长期进口供货合同等超出规定比例的延期付款需求,以及新设企业的延期付款需求、今年新增进口量较大的付款需求和船舶出口的预收货款,尽早与外汇局衔接;同时做好现金流准备。 李灵敏强调:“解决热钱问题,根本还是要稳定汇率政策,减少对人民币的投机预期。”目前,一些企业好不容易才将预付款比例抬高,将汇率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转移给了客户。新政的实施,则可能使这些企业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此外,若要对热钱进行有效监控,就要求每一笔资金的进出数据都核对确实,完全堵住通过买卖核销单造假的渠道。然而,这也极大膨胀了有关部门的工作量和难度。特别是,目前几乎每一项外贸生意都是分期付款的,很难跟踪监管。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承认,这种直接控制的方式确实成本太高。他建议,应该考虑通过提高不合意游资(即在国内经济增长偏快或过热、通胀明显时期的大量流入资金)的流动成本来间接遏制热钱流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