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御金融海啸 新兴市场成企业出口新方向
www.jctrans.com 2008-11-6 9:56:00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
11月2日,第10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第三期开幕。展馆内,各国采购商在各展厅间奔走,受出口退税率上调利好刺激,中国参展商底气也明显回升,卖力推销产品,期望签订更多订单。 本届广交会在全球金融海啸中拉开帷幕,第一、二期累计到会采购商14.05万人,成交247.6亿美元。其中,机电、家具、玩具等商品的成交均有所下降,显示金融海啸对“中国制造”已形成冲击。 外贸寒冬到底有多冷 全球金融危机开始逐步影响实体经济,尤其对中国外贸出口冲击较大。作为对外贸易“风向标”和“晴雨表”的广交会显示,与往年相比,今年欧美客商明显减少,外商下单普遍比较谨慎。在记者采访的客商中,外贸订单平均减少30%。 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王勇力,给记者提供了一份该集团的进出口情况资料。资料显示,今年前10个月,该集团来自美国的订单数量减少了15%。此外,国外客户还要求降低出口商品价格。而随着工人工资和原材料价格上涨,进出口运输成本上扬,出口企业普遍感到压力。 从2005年7月开始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达20.6%,这对出口毛利率不到5%的纺织产品来说,汇率变动,利润全消。 “集团企业进出口贸易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时期。”该集团董事长蔡高声说。 中国外贸企业也越来越强烈感受到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对于低价的订单也不敢轻易的不做。你不做,就等于没饭吃,就等于是把此前辛苦积累起来的市场拱手让给别人。”蔡高声说,“现在,来自东南亚、印度、土耳其等地的抢单很厉害。” 哪些企业能够安度危机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形势,一些企业将其看作“凄风苦雨”;而另一些企业则视其为调整结构的“阳春季节”,抓紧机会转型升级,求变求新,在创新中杀出一条血路。 分析人士称,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企业将成为安度危机的“中国力量”。 这一点,在广交会上已可见端倪。展会上,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加速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不少企业的共识。 “我们现在的基本策略是保市场、保客户,同时转变增长方式。主要不再是从数量中要利润,而是向品牌、向技术要利润。”王勇力说,“有品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贴牌产品的利润要高出50%。” 此外,打服务牌,走定制化路线,通过金融等手段规避汇率风险,寻找新兴市场等,也都是企业的御“寒”之道。 广交会上,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展台的Solarland太阳能产品,备受关注。该公司市场销售部经理朱丹泽告诉记者:“我们不仅卖太阳能产品,还向客户提供一套解决方案,让客户觉得你的产品是专门为他而做的。开展才两天,我们的订单量就已超过了200多万美元。” 外贸新兴市场在哪里 在高成本时代,中国制造优势何在?中国外贸出口该何去何从?从广交会上,或许可以寻到一些答案。 据介绍,广交会二期成交主要呈现出四方面特点:一是企业品牌效应凸显,优势企业信心十足;二是高附加值的新、特产品大量涌现,成交活跃;三是节能环保产品受到广泛欢迎;四是新兴市场显露新机遇。 广交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慕新海认为,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出口产业已经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出口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在不断增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朱宏任亦表示,中国制造的综合配套能力强,制造业国内梯度转移的空间也很大,同时,中国劳动力资源仍很丰富,因此,当前虽然成本持续上升,但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并没有丧失,仍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欧美市场走向颓势,以南美、中东、俄罗斯、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已逐渐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新方向。今年1至9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11.2%,比去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而对东盟的出口同比增长2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