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伦巴德:中国经济不会崩溃的7大理由

www.jctrans.com 2017-5-26 13:34:00 互联网

导读:26日,全球分析机构伦巴德表示:“因近期原材料价格下跌和有规律的紧缩政策、债券收益率上升趁势等,金融系统的不稳定,重新点燃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危机论”。

  外债比重较低,高储蓄,政府应对能力也很充分

  26日,全球分析机构伦巴德表示:“因近期原材料价格下跌和有规律的紧缩政策、债券收益率上升趁势等,金融系统的不稳定,重新点燃了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危机论”。但是他们也说道,企业负责膨胀不会导致中国经济立即陷入危机,以后发生的可能性也不大。

  伦巴德对上述主张的依据,列举了7个原因。

  通常新兴国家的金融危机是从外债危机开始的。与此相反,中国是存在国内负债过剩的问题。另外具备了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所以投机势力预料中国有债务危机,但不会仓促展开人民币抛售的攻势。

  中国家庭的储蓄率已经上升到了30%。这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平均值5~10%相比,高出了3~6倍。以去年年末为准,家庭的银行存款额是GDP(国内生产总值)的81.6%水平。

  另外,储蓄客户们对国营银行的信赖度很高。所以金融危机时经常出现的提取存款(Bank run)现象不会发生。这种存款的稳定性,能让政府有足够的时间处理负债问题。

  经济主体们对政府抱有很大的信任。因此国债的收益率不会大幅上涨。

  和其他新兴国家相比,中国政府能以很低的利息,相对容易地借到钱,并使用到其他地方。

  债权人同时也是债务人

  中国政府在债权人和债务人间有最终行使权。如果不是这样,债务人无法延长还款期限,很快会引发金融危机。

  大部分国内负债是国营企业对国营银行的债务。即,政府是借款的债务人,也是出款的债权人。

  在发达国家,有专门的监督机构,会监督有关贷款的财务指标。但是,在中国这些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国营企业、银行的财务指标都是同一个经纪人来管理。

  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无法敦促国营企业变卖资产来还债。中国的国内负债能辗转于各个机构财务指标上,以此保证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中国政府有充分的资产,应对突如其来的负债偿还问题。今年第一季度为准,国营企业的纯资产达46.5万亿人民币。

  其中大部分资产想变现来提高流动性是并非易事,但可以作为担保本金,筹备金融救济金。同时可利用的财政部外资也数不胜数。

  在非常情况下,为了筹集资金,也可以把天然气、石油、香烟等国有资产出售给外国企业。

  银行背负着较大规模的不良信贷,但保险、社会安定基金等金融机构可以发挥金融缓冲带作用。如果债务危机成为现实,那么中国政府会鼓励他们积极购买高风险资产。

  债券、信托贷款、票据、资产管理商品(WMP)等正式的金融系统内还没发生倒闭的事件。一般来讲,也行负债处理后,在银行的财务报表上不会体现出来。但是,现实中已经发生了很多影子金融机构倒闭的现象。

  比如,作为P2P公司的易租宝、金朝阳的倒闭事件。他们的债券额为740亿人民币和900亿人民币。有关的个人投资人数超过20万人。另外,根据法院的统计结果,2015年个人贷款纠纷案件数为150万件,比2012年增加了1.5倍。

  实际的危险因素是什么?

  根据伦巴德的说明,有规律的紧缩政策不会导致危机。企业负债也不会引发危机。

  中国的实际危险是房产为代表的民间资产紧缩。如果中国的住宅价格下降15~20%,很有可能引发人民币资产的大幅动摇,此时外资会快速的流出中国。所以近期出台各种政策限制海外投资。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