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已于3月26日闭幕。年会达成重要共识:按照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理念加快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世界经济发展必将更加健康平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必然可期。
毫无疑问,这届年会的高频词是“全球化”。仅从年会主题“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已经能看出中国守护及推动全球化的意志、决心和勇气。
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从人类凭借航海探索其他文明开始,全球化就一直处在进行时。研究表明,全球化快速发展百多年来,是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最多、社会文明进步最大的时期。而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以及国际资本的大规模跨国流动,又推动全球化在21世纪初达到了新阶段。然而,过去一年,以民粹主义、保护主义等形式现身的“逆全球化”思潮引起广泛关注。
实际上,即便是在这轮“逆全球化”浪潮中心的欧美国家,全球化也只是暂时遭遇挫折。历史表明,美国对全球事务的兴趣时高时低,钟摆回荡在单边主义与多边接触之间。更何况,在各国之间利益交织、合作黏性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当下,美国想去全球化也绝非易事。短期内可能的收缩,不如说是在争取缓冲时间,寻找新的全球化模式与路径,当然也意味着制定新的规则。
全球化到底是“阿里巴巴的山洞”还是“潘多拉的盒子”?新一轮洗牌中,机会稍纵即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支持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立场一向鲜明而坚定。从年初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重申“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中国已经向全世界亮明了拥抱全球化的开放态度。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大船行稳致远。当前,不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而且进入新常态后的经济增速、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动力都在发生重大变化,且长期向好。“目前全球化正停滞不前,发达国家对全球化的推动力已不存在,未来全球化动力将主要源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说。
善其身,惠天下。在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的情况下,中国并未将自身发展与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割裂开来,而是始终秉持开放的发展理念,打造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建设利益共享的价值链和利益融合的大市场。
“一带一路”正是中国惠及世界的最重要倡议之一。“‘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全球化设想。”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在本届年会上如是说,“如果各国能够做到共商、共建、共享,把各自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目标在‘一带一路’倡议里加以推进,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可以预期的。”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3年多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加强互联互通、产业合作、金融支持,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落地,带动了所在国家的经济发展、百姓就业,改善了民生福祉,已经或正在取得预期成效。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的直接投资达145.3亿美元,中国企业与61个相关国家新签的合同总额达到1260.3亿美元。今年5月,中国还将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本届论坛通过的《博鳌亚洲论坛关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宣言》成为这句大实话的写照,是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亚洲声音,也是期待中国梦与世界梦交相辉映的中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