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关于经济全球化已经终结的论调在欧美又开始升温。从政界到投资界,到企业界,到媒体舆论,对经济全球化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笔者认为,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画上句号,但遭遇波折,对各国而言需要抓住机遇,让全球化迈入新的阶段。
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后增长乏力,而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已经连续五年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世界范围内保护主义严重,国际经贸规则出现政治化、碎片化的势头,世界经济还没有找到全面复苏的新引擎,国际投资也呈现出全球范围内的不平衡。英国脱欧公投后,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均表示要脱离英国,各界担心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命运确实引人关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波折或许就是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所在。
全球化之所以遭遇波折,出现了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所担心的机遇沦为危机,究其原因,一是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没有出现全面复苏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二是移民浪潮造成的不安全感同样使民粹主义抬头;三是以往经济全球化未能实现普惠和真正意义上的互惠,贫富差距加剧,各国又缺乏合作,民众的不满和不信任日益严重。当前的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波折对人类构成挑战,也促使各国反思。
对于经济全球化环境正在发生的变化,视而不见显然不是办法。不过,在全球化放慢的过程中,同样能够看到全球化仍在继续,并且呈现出形态的变化,在全球经济格局逐渐演变的过程中,这种全球化的变化还蕴含着机遇。
首先,以往全球化的标志,比如贸易、投资等虽然增幅明显放慢,但并未完全停滞,而且未来也没有不断减少至零甚至长期萎缩的迹象。贸易规则和贸易协定的碎片化现象只是全球化进程遇到挫折过程中,各国采取的迂回曲折的前行方式,碎片化过程和全球化目标并非对立,可以利用碎片化成果提高全球化水准到一个新的高度。
其次,全球化内涵形式的变化有可能将全球化带入一个新的阶段。正如国内专家学者所言,上一轮由科技革命推动的制造业领域产业分工的深化、细化,已经接近尾声,新的生产力活跃因素开始起作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正在形成,互联互通建设的推进让各国人员、资本、商品流通更为便利。这些新的变化意味着全球化一旦再迈开脚步,将有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
最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化可能使全球化在新的阶段获得新的动力。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二战结束后形成的全球治理体系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力量的壮大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市场萎缩、投资环境恶化等风险,将使经济全球化有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促进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的优化配置和使用,而不是仅仅侧重于发达国家的资本扩张。
因此,经济全球化仍是二十一世纪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变革的力量,只是变革正在重新塑造世界,需要及时应对,因为全球化本身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从历史上看,经济全球化并非始终一帆风顺,同样是走走停停。伴随着质疑声,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一直在迈进,未来也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