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挺
2016年一季度GDP初步核算结果表明,我国GDP同比增长6.7%,延续了2011年以来一季度同比增速持续下降的趋势,但比市场预期要好。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是带动经济向好发展的主动力。一季度第三产业GDP同比增长7.6%,其中房地产(000736)业和金融业增长最快(分别是9.1%和8.1%)。从需求结构看,投资仍然是拉动增长的关键动力。1-3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2%,增速比2015年提高了5.2个百分点。
在许多经济指标回暖的背后,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结构调整步伐在加快。第一,“去产能”尤其是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深度调整,一季度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3%。第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是56.9%,比第二产业高出近20个百分点。第三,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继续迈进。一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是12.1%和32.4%,比2015年同期提高了1.1和1.7个百分点。
但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一季度的经济回暖,很大程度上还是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的,对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第一,房地产市场全面复苏仍缺乏动力,主要是众多利好政策刺激下的短期过热。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3.1%,带动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6.2%。尤其是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以及南京、杭州、苏州等一些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进入“非理性繁荣”期。在3月25日房价上涨最快的上海市和深圳市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后,商品房销售量和房价迅速下滑,3月25日-4月10日间,上海和深圳的二手房交易量同期下降50%以上,房价开始出现松动,房东开始调低价格,希望尽快销售出去。
笔者判断,这一轮房价较快上涨的趋势不能延续到年底。最主要的依据是全国目前的高库存和漫长的去库存周期。根据不同统计口径和对未来销售能力的预测不一,计算出来的去库存周期相差较大。但总体看,三四线城市的商品房平均去化周期在2-3年之间,即使一二线城市去化周期也在3-6个月的正常区间之外。另外一个依据是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的变动情况。受房地产销售量和价格影响,1-3月份,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11.7%,降幅比2015年全年收窄了20个百分点。不过,正如之前判断,如果房地产销量和价格不能延续一季度的向好趋势,全年的土地购置面积同比降幅仍将处于高位。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低迷时期财政政策发挥“稳增长”作用的主要工具。1-3月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5%,但财政支出同比增长20.1%,说明宽松的财政政策正在迅速发力,防止经济增速下滑到调控区间之外。“十三五”规划中把政府财政赤字率首次越过了“3%”,而之前低于这个赤字率被普遍认为是财政稳健的表现,突破了“3%”就意味着财政政策在“稳增长”中要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总体来看,一季度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为全年实现“6.5”的既定增长目标奠定了很好基础,结构调整中的亮点也不少,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协同效果。但也要认识到,这轮回暖主要是由房地产、基建和出口带动了,而这三个“引擎”能否在接下来几个季度继续保持牵头作用,还有很大不确定性,现在判定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了底部、实现了“v”性复苏,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