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林火灿
4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升至扩张区间,非制造业扩张步伐有所加快。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的双双回升,释放出了哪些积极信号?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您怎么看3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的表现?
潘建成:3月份,PMI明显回升至50.2%,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这也是PMI持续7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下,并在今年前两个月不断下探之后,重回到荣枯线上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也比上月回升1.1个百分点,扩张的态势更加明显。
从其他指标看,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结束了连续7个月的下降趋势,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3月份中上旬以来,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在经历长时间持续下跌之后,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这些指标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呈现出企稳筑底的迹象。
记者:在您看来,支撑当前中国中国经济企稳的最重要基础是什么?
潘建成:总的来看,市场需求的扩展,是当前中国经济企稳的重要基础。3月份,PMI回升的突出表现是国内外市场订单的回升。其中,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51.4%,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2%,非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50.8%,分别比上月回升2.8、2.8和2.1个百分点。
市场需求的回暖表明,一段时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并倾向于适度灵活的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开始显现,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与近期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有关。房地产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5%,今年以来首次升至临界点以上;今年2月,在监测的70个大中城市中,47个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上月上涨,而价格下降的只有15个。
订单的回升推动了企业生产的回升和采购活动的活跃。3月份生产指数为52.3%,比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采购量指数为52.6%,比上月上升4.7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上。事实上,采购量指数的回升与订单指数的回升呈现出相互促进的状况。
市场需求的回暖同时促进了进口需求的回升。今年3月进口指数为50.1%,比上月提高4.3个百分点,是2013年12月以来的最高点。
市场的回暖同时提振了企业信心。3月份制造业PMI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达62.6%,比上月回升4.7个百分点,为24个月以来的最高值。
记者:PMI回升的背后,还释放出了哪些积极信号?
潘建成:从调查结果看,在市场景气回暖的同时,经济结构处于持续改善之中。首先,服务业发展继续向好,非制造业PMI明显高于制造业PMI的趋势没有改变。二是制造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2.4%,比上月上升3.5个百分点,高于制造业总体2.2个百分点。三是生产性服务业较快回升,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1.1%,较上月大幅上升14.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四是消费贡献进一步增强,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2.2%,比上月上升4.8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
记者:当前,应如何进一步夯实经济运行的筑底基础?
潘建成:PMI为月环比指数,本月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比2月份明显回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季节因素影响,同时也应认识到近期房地产市场回暖与较大的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并存,将经济企稳筑底迹象转为回升向好趋势仍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当前,应紧紧抓住市场回暖、企业信心回升的有利契机,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特别是将降成本放在突出位置,通过成本的降低巩固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信心。同时,继续推进去产能、去库存进程,特别要防范因市场需求回暖而动摇其决心;要加大补短板与稳增长实现共振的力度,在使经济更加协调的过程中夯实经济增长基础;要做好去杠杆有关工作。总之,要面向市场需求从根本上改善企业供给环境,促进企业整体上效益和效率的持续改善,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