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当今中国经济的逻辑与现实

www.jctrans.com 2016-3-10 11:32:00 上海证券报

导读:历史上,所有发展成功的经济体,没有哪个不是在波动中保持趋势性增长的。

  袁 东

  历史上,所有发展成功的经济体,没有哪个不是在波动中保持趋势性增长的。经济学将波动界定为短期增长现象。只要短期波动不损伤潜在增长能力,就是可容忍的,正常的。如能维持短期经济增长的相对稳定性,巩固并推进长期增长潜力,就是可持续的健康的经济态势。

  中国经济与货币金融市场的波动,引起全球关注,诱致一些反应,意料之中,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可以说很自然。

  超过36年的高速增长,不断在广度与深度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从跟随世界经济增长,到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主要领跑者,其全球溢出效应当然日渐增强。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特别是重大经济政策调整与增长速率和方式变换,焉能不受全球高度关注?这种关注与溢出效应,是过往一百多年来几代中国人不懈奋斗所梦寐以求的。不少长年理性观察中国形势的西方评论者都在感叹,仅仅几十年前,中国经济总量还弱小到落后于比利时这样的小国,而如今中国影响力上升之快之大,令他们惊奇,也使其倍感欣慰。

  历史上,所有发展成功的经济体,没有哪个不是在波动中保持趋势性增长的。经济学将波动界定为短期增长现象。只要短期波动不损伤潜在增长能力,就是可容忍的,正常的。如能维持短期经济增长的相对稳定性,巩固并推进长期增长潜力,就是可持续的健康的经济态势。大量规范性经济学思考和实证性分析早已提醒,中国经济在趋势上将从超高速率渐渐转向中高速率,这也是可持续性增长与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些规范性思考与实证计量分析,不仅出自中国经济研究人员,也来自众多西方一流大学、跨国公司与全球性金融机构。这一共识基础,反馈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层面上,几年前就被主动界定为“经济增长新常态”。对此,中国政府着手制定了一整套适应性政策措施,这也是全世界至少在过去三年来所已知晓的,并已经和正在做出适应性反应。

  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与出口拉动。正是连续多年的大规模投资与出口,才有了交通、能源、通讯、教育、医疗卫生、城市与农村公共设施等诸多基础设施的几乎全面覆盖,为经济增长与社会持久发展奠定了基础性保障;也才使中国能将贸易触角伸向全球各个角落,成了最为开放的经济体之一,积累起了巨额外汇储备,为中国当今及未来确保经济金融政策自主性并增强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条件。也正是由于基础设施、产业与贸易的有力依托,中国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升,一个规模庞大的中产阶层已经形成,这对当前和今后的中国与全球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不仅不能因为现在的结构转型而否定投资与出口拉动在过去几十年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反而,正是投资与出口的持续大规模拉动,才奠定了今天结构转型的雄厚基础、可行性及其成功。当然,全世界也认识到了,今天中国增长方式已到了非转不可的地步。污染、环境破坏、长期处在全球产业链中低端的徘徊不前,等等,均意味着过往增长方式已越过了合理价值临界点,质疑和阻止的力量已在积累。正因如此,中国政府早在十年前就确定了“调结构,转方式”的政策意向。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变增长方式不仅需要时间,也有一定的成本,付出必要的代价,更为重要的是,还需要相应的制度与社会环境的配合。所以,尽管早就提出了“调结构,转方式”,却迟迟没有实质性的政策措施和切实行动。

  实质性转变的真正开始是过去两到三年之内。十八大之后提出了一整套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大面积动真格的“反腐”,力求将公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不仅强调“立规矩”,更强调依规合法,各级政府的考核机制处于切实转变之中,过去多年积累的一些扭曲的社会心理、机制、行为、现象也正在得以快速抑制和纠正,有所敬畏有所自我约束的社会心理机制得以恢复,初步营造起了一种回归正常的社会机制与环境。加之过去几年主要发达经济体或复苏缓慢脆弱或仍陷入萧条泥潭,这也对中国经济转型形成了一种倒逼力量。内外因素的合力作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补”在主动与被动的混合轨道上起步前行,转型效果开始真正显现。

  这种实质性大规模经济结构转变进程,正是中国经济波动有所加大并得到世界关注的根本原因所在。只不过,这种短期波动是必须和必然的。只要在宏观政策上能确保这种短期波动可控,就不会影响经济转型的推进。

  综合起来看,一种基于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高质量高附加价值、向产业中高端爬升、更多消费拉动、向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进一步推进的经济增长格局,已明确成为中国增长转型所追求的阶段性目标。但这并不表明投资与出口不再重要。相反,投资和出口仍然至关重要,变化的只是投资与出口的各自结构。

  至少未来一两年内,中国经济依然较为严峻,短期波动仍会大于以往,但幅度会趋于缩小;完全有理由预测,最多两三年后,中国经济会走上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轨道。相比“中国经济从短期看并不乐观,从长期看也不悲观”这种多少有些中庸的总体判断,我更倾向于这一认知和预测:从短期看,中国经济充盈着大量投资与创业的良好机会,从长期看,这些机会将产生丰厚回报,进而支撑中国货币金融市场向全球核心舞台进一步靠近。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