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世界经济总体疲弱,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与此同时,我国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一出口大国地位依然稳固,利用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投资实现13年连增,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步伐不断加快……这些都成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注脚。
出口占全球份额稳中有升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3.95万亿美元,同比下降8%。其中,出口额2.27万亿美元,同比下降2.8%;进口额1.68万亿美元,同比下降14%。
“尽管增速下降,但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出口增速仍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占全球市场份额稳中有升,继续保持第一贸易大国地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
对于中国外贸来说,2015年是困难且复杂的一年。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个特征就是增长速度的转换,粗放型要向高附加值转换。在这当中,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不可能说不和大趋势一致。
“其实,金融危机以来,全球贸易额早已是负增长了。拿2015年前三季度的数据来看,全球贸易额负增长了13%。”高虎城说,中国是远远高于这个水平的。
实际上,在总额下滑的情况下,我国外贸也呈现出了诸多亮点。2015年,代表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大型成套设备出口增长了10%,其中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都超过了15%,机车车辆出口增长30%。目前,我们的通信设备已经出口到全球140多个国家,电力设备已经进入欧洲等中高端市场,铁路设备出口覆盖了全球六大洲。
最近,亚洲开发银行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在亚洲高端科技产品出口中的份额已经从2000年的9.4%上升到2014年的43.7%。
高虎城表示,中国正在由一个消费品出口大国,转换成一个消费品提质和资本品迅速增加的大国。
吸收外资居发展中国家榜首
2015年,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6575家,同比增长11.8%;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1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
“2015年,我们吸引外资的规模仍然居发展中国家榜首。”高虎城强调,最有意思的是,70%是投在高科技领域和服务业的,只有30%是在制造业,而且一定是在高端制造业。
数据显示,2015年,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7.3%,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61.1%。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继续增长,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9.5%。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唐文弘说,钢铁、水泥等国内市场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基本上未批准新设外资企业。“全球500强跨国公司继续在华投资新设企业或追加投资,充分体现了跨国公司依然看好中国市场和来华投资前景。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设立的地区总部、研发机构等高端功能性机构继续聚集。截至目前,外商投资在华设立研发机构超过2400家。”
过去一年中,国际上经常出现外资撤离中国的报道,但从数据来看,数量上依然在增长,结构上持续在优化。这说明,很多撤资发生在低端制造业层面,中国如今是选择性地实现“优进优出”。高虎城认为,未来,供给侧将是外资投资的重点,而且这个趋势还会继续增加。
吸收外资量与质的提升,与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各项改革举措不无关系。唐文弘介绍,2015年,通过大力推动外商投资审批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扩大各领域对外开放,不断地优化了外商投资环境。
对外投资13年连增
2015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创下1180.2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同比增长14.7%,实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3年增长,年均增幅高达33.6%。2015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首次超过万亿美元大关。
“对外直接投资超额完成了全年10%的增长目标。”商务部合作司司长周柳军说,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对外承包工程亮点纷呈,大型项目显著增加,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对外合作互利共赢。
“一方面,国际、国内形势有利于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企业‘走出去’动力增强,各国与我国开展经贸合作意愿加强,对外投资合作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引领作用突出。”周柳军表示。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0个国家承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3987个,新签合同额926.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4%。
周柳军认为,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日趋提高、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中国资金、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市场,2015年我国国际产能合作增幅强劲。截至2015年底,我国企业正在推进的合作区共计75个,其中一半以上是与产能合作密切相关的加工制造类园区,带动了纺织、服装、轻工、家电等优势传统行业部分产能向境外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