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分项指数四升一降,整体保持明显的上升态势。11月份制造业PMI五大分项指数中,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上升0.6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至53.9%、53.2%,位于较高的扩张水平。虽然原材料库存和从业人员指数依然低于荣枯线,分别为48.4%、49.2%,但各自都上升了0.3个百分点,保持持续上升态势。当前原材料库存处于低位,制造业景气状况的改善有望带动补库存意愿回升。制造业面临较大的去产能压力,对就业形势带来一定影响,但从业人员指数的上升反映出当前就业状况保持稳定。供应商配送时间是五大分项中唯一下降的一项,下降了0.5个百分点至49.7%。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放慢,可能需求旺盛导致供不应求,也受到去产能力度加大的影响,部分钢材建材价格飙涨出现紧缺。
生产指数上升0.6个百分点至53.9%,制造业生产逐渐加快。年初以来生产指数逐步上升,11月上升至53.9%,为2014年7月以来最高,处于较好的扩张区间,是五大分项指数中最高的一项。各项政策效果已经并将继续释放,基建投资项目加快落实,带动需求改善和制造业生产的加快。11月份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约58.5万吨,比10月份增加3.8万吨,气温下降加大取暖能源消耗,存在季节性环比上升的原因。由于比去年11月日均耗煤量上升4.2万吨,意味着生产性能源消耗增长,制造业生产有所加快。
内外需求回暖,三大订单指数整体回升。二季度以来市场需求明显回暖,三大订单指数整体处于回升过程。11月份新订单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至53.2%,为2014年7月以来高点。稳增长政策带动市场需求回暖,前10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8%,水利建设投资同比增长16%,随着一批新项目的开工,基建投资能够保持快速增长。消费品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好,拉动新订单需求。外需疲弱状态有所改善,美国三季度GDP增速修正至3.2% 大幅好于预期,为2014年三季度以来最强劲增长。波罗的海干货指数显著上涨,一年多以来重回1000点以上,海运市场出现复苏。出口订单指数上升1.1个百分点至50.3%,回到扩张区间。虽然在手订单指数依然较低为46.7%,但比上个月上升了0.9个百分点。
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上升5.7个百分点至68.3%,对制造业PMI起到明显拉动作用。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连续5个月上升,并且上升速度加快,最近2个月环比增幅都超过了5个百分点。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升至420点左右,农产品和食品价格指数小幅上升,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金属类、工业原料类价格指数上升幅度较大。OPEC初步达成限产协议,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至50美元/桶之上。国内需求回暖和去产能进程加快,供需两端共同促进工业产品价格的上涨。在国际和国内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大幅上升,是制造业PMI各细项指标中唯一高于60%的一项,对制造业PMI指数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价格上升刺激了制造业生产的加快,但购进价格的过快上升也许会加重企业生产成本。
不同类型企业景气状况分化,大型企业稳健,中型企业改善,小型企业下降。分企业规模看,11月份大型企业PMI环比上升0.9个百分点至53.4%,处于较高的扩张状态;中型企业PMI上升0.2个百分点至50.1%,时隔5个月重回扩张区间;小型企业下降0.8个百分点至47.4%。当前稳增长政策主要着力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型项目的落地对大型企业的拉动的作用较为明显。大型企业PMI连续9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年初以来整体呈上升趋势,创下2012年4月以来最高值。11月份中型企业PMI反弹回升至荣枯线以上,可能受到了大型企业需求回暖的带动,但上升幅度有限。小型企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2014年8月以来一直低于荣枯线。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增速低位徘徊,受影响最大的是小型企业。
(连平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周昆系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陈左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经理,刘学智系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