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范思立
“2016年11月份,中国宏观经济延续了前期的企稳现象,并进一步向市场传递出喜意。”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但部分旧忧未去,新忧显现。
向好趋势进一步明显
王晋斌所作的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从几个方面概括认为,经济向好趋势进一步明显,经济通缩风险解除,步入温和通胀时期;工业生产开始扩张、工业企业利润率进一步向好;投资相对平稳,民间投资有所回升;减税政策进一步推进;进出口状况超市场预期,成为11月份中国宏观经济“亮点”;股市回暖和部分重要的经济信心指数上扬。
PPI结束了连续54个月的同比负增长,从今年9月份开始转正到达0.1%,10月份同比为1.2%,11月份则为3.3%,PPI转正后的增速非常快。王晋斌认为,PPI同比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煤炭开采和洗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较多,合计影响PPI同比涨幅扩大约1.6个百分点。而且,从环比来看,9月份转正后,3个月的PPI环比增幅逐渐扩大。王晋斌表示,PPI环比大增的原因主要是:工业行业价格普涨,36个行业产品价格环比上涨;部分重点行业价格涨幅继续扩大;不排除有投机因素。
11月份进出口以人民币计价同比增幅超出市场预期,增幅达到8.9%,环比增幅14.8%,环比和同比增幅的大幅度提升充分显示了11月份进出口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也认为,进口的大幅度增长与国内工业的逐步恢复有密切关联。
“旧忧未去,新忧显现”
王晋斌说,宏观经济在阵阵喜意的同时,部分旧忧未去,新忧显现。
首先,信贷推动型的增长模式带来的债务压力不减,整个经济呈现出信贷推动型的增长模式,信贷/GDP正缺口不断扩大,到今年1季度信贷/GDP正缺口达到30.1%,导致支付的利息和分次偿还的数额占收入的比例高达19.9%,处于历史最高水平,债务风险压力处于历史高位。
其次,货币“脱实向虚”的趋势有所缓解,但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纠正。10月份,M1和M2同比增速差距自8月份后连续3个月缩小,比最高点的8月份降低了2.9个百分点,但依然保持在12.3个百分点。M1和M2
增速“剪刀差”保持大差幅意味着“存款活期化”效应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从货币供给的角度体现了资金“脱实向虚”的情况,也反映了投资者倾向于保持流动性偏好。
此外,房地产市场价格降温,但风险犹存;小企业经营依然困难;外汇储备继续减少,会加大汇市波动预期,这些都是今后影响宏观经济走势的隐忧。
新忧主要体现在:首先,原材料成本、资金成本上扬,推高了企业成本;其次,未来数月国际社会将面临特朗普上台、英国脱欧的加速和意大利公投失败带来的脱欧风险预期加剧等一系列国际重大事件,未来数月全球经济将面临重大不确定性。王晋斌分析认为,11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有进一步向好的趋势。但成本上升、未来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加大隐含的贸易和汇率摩擦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会逐步显现。
牛犁向本报记者预测,宏观政策的主基调依然是稳中求进。稳,重点体现在稳金融、控风险,在资本市场上就是“稳楼市、温股市、弱汇市”。进,重点体现在进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具体就是通过控制去杠杆过程中的债务风险和减税等一系列措施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