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现结构性改革的突破,是全球应对经济增长乏力、推进经济转型的重大举措。中国作为转型中的大国,破解经济转型中的结构性矛盾,关键是改革,核心是改革,改革要突破,改革要落地。
结构性改革决定经济转型进程
首先,经济转型直接依赖于结构性改革。经济转型的本质,是通过结构调整和制度变革,实现结构再平衡和结构升级。当前,中国经济转型面临着工业领域产能过剩和服务业领域产品供给短缺的双重矛盾。解决这个结构性矛盾,既要有全球化的眼光,按照市场原则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由此促进国际产能的合理布局和优势互补;又要加快自身结构性改革进程,实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动态平衡。
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下,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5%。但是,目前的政策结构与体制结构仍不适应服务业发展趋势。只有尽快变革现有的政策与制度结构,才能破解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其次,以结构性改革破解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矛盾。首先,要把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作为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如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服务业市场开放程度远远滞后于工业,这就需要尽快打破服务领域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以提升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同时要把改善营商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作为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无论是产业转型还是产业升级,主体是企业不是政府,关键是激励与保护企业家创新精神。这就需要加快国有企业向国有资本的转型;严格保护产权,尤其是知识产权和企业家创新创业收益,稳定企业家预期;以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为重点,深化简政放权,加快监管转型,改善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此外,以经济转型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正处于历史关节点。结构性改革触及现有的世界经济格局,触及多方面的利益结构,知易行难,突破更难。从中国的情况看,以经济转型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正处于历史窗口期,时间与空间约束全面增强。这就需要尽快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尽快改变相关的政策与体制安排,需要尽快改变某些发展理念。推进以经济转型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立足于制度变革来破解结构性矛盾,释放改革红利,形成经济转型的最大推动力。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决定结构性改革成效
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需要在市场开放中推进经济转型与结构性改革进程。就是说,在国际国内市场高度融合的今天,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需要全球视野。中国作为转型发展中的大国,政府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从制度上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
推进市场开放是结构性改革的当务之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尽管货物贸易的增速明显下降,但在经济信息化、服务化趋势推动下,全球服务贸易快速增长。2000—2014年的14年内,全球服务贸易增长了6倍左右,服务贸易开始成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引擎。对中国来说,经济转型的进程将是同世界经济深度互动、向世界不断开放市场的过程。今天,以市场开放为重点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就是要拓宽经济转型的市场空间,就是要放大结构性改革的市场效应,就是要将结构性改革建立在各国市场相互开放、互利共赢的基础之上。
推进市场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需求。市场开放是经济转型与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是全球结构性改革面临着的重大课题。对中国来说,需要把市场开放的重点放在服务业领域,通过服务业市场开放释放市场活力。
推进市场开放是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有效发挥政府作用,就是要主动推进市场开放,创造全球范围内的更大市场;就是要在开放中加快监管改革,完善监管体系,防范系统性风险。以中国为例,开放服务业市场,需要以公平竞争为目标推进监管转型,需要强化消费市场监管,需要加大反垄断和金融监管,需要有效保护知识产权。
破题结构性改革,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激发市场活力,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推进以经济转型为目标的结构性改革,就其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就其所蕴藏着的经济增长新潜能,就其对利益结构冲击的深度、广度和复杂程度而言,都不亚于38年前开启的改革开放。它将不仅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而且将对全球经济增长和经济治理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