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大高等研究院发布第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报告:
日前,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报告》。报告认为,虽然今年三季度经济数据有所起色,并不表明中国经济已经真正回暖,如果不从制度层面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增速有可能继续下滑。
消费增速上升有压力报告指出,2016年三季度消费需求稳中有升,不过上行动力不足。其中,导致商品零售增速上升的原因是,汽车销售增速加快和石油制品类增速由负转正。由于汽车购买税收优惠政策和去年同期较低的基数效应,使得汽车销售额增速明显加快。同时,国际原油价格反弹,加上去年较低的基数,石油制品类销售增速由负转正。此外,近3个月消费信心指数呈现上升趋势。
不过,考虑到去年10月后汽车销售的较高基数效应,以及汽车购买税收优惠政策的逐步释放,未来几个月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将减少,要保持消费增速的上升有很大的压力。同时,投资增速持续下降,民间投资占比下滑明显。今年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率为8.1%,比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率低0.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2.8个百分点。报告指出,首先,第一产业维持高增长,但因体量小,无法弥补第二、三产业的增长下滑。第二,资源类行业依然处于产能过剩、制造业投资回报率较低的情形下,预计民间投资增速将继续维持低位水平。第三,房地产投资增长总体继续放缓,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支撑作用亦有所下降。进出口贸易有改善,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扩大。从数量和价格看,货物进出口的数量和价格均回升。出口回升的原因:一是发达国家经济缓慢复苏,二是人民币汇率有所贬值。但与此同时,服务贸易依然维持较高的逆差,且逆差水平不断扩大。
CPI重回“1”时代
报告指出,我国CPI自6月开始重新进入“1”时代,其中6、7、8月份同比上涨分别为1.9%、1.8%、1.3%。这主要是受食品因素的影响,其中6、7、8月份食品价格分别上升4.6%、3.3%,1.5%,而今年前5个月平均增速为6.5%。核心CPI近3个月分别为1.6%、1.8%、1.6%,较前5个月平均1.5%略有增加。
展望第四季度,由于食品价格的季节性波动以及工业制成品价格随PPI转正而加速上涨,将导致CPI有所回升,同比中枢有望提升至2%左右。由此,报告认为,总的来说,PPI价格水平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同时考虑到2015年下半年较低的基数效应,PPI增速下半年依然呈上升趋势。不过,考虑到房地产行业和一些上游行业的产能过剩情况依然严重,未来PPI价格上升空间有限。
此外,从货币供需来看,M1/M2增速剪刀差持续,社会融资增速波动较大但总体符合预期。而从财政政策来看,当前财政收支数据基本符合年初预算安排,积极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财政支出上,但税收增长欠合理。防风险与稳增长并存由此来看,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因素较多,主要体现在房地产、人民币汇率、民间投资、地方债务等几个相对比较突出的问题。而2016年第四季度和2017年上半年,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依然很多。
报告认为,中国经济要扭转“惯性下滑”的趋势,需要大力实施防御性宏观经济政策,将防风险和稳增长有效结合起来,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同时,以深化改革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努力缩小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落差。
对此,报告也对宏观经济政策面的短期对策及中长期改革提出了建议。一是进一步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方法,加大力度激发国内需求、提升民间信心,特别是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使经济运行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
二是深化房地产市场供给侧改革,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新增土地供应计划并保持一定灵活性,以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屋租赁市场发展,确保居者有其所,鼓励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来丰富投资渠道,避免“刚需”和投机者双重夹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三是面对稳定人民币汇率以实现金融稳定,以及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以稳增长的双重目标,进一步加强资本项目流出监管,防止资本流出过快和人民币大幅贬值带来金融经济震荡。
四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国有企业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促进国有企业从产能过剩行业、一般性竞争行业的退出。同时,在市场准入、融资条件等方面同等对待非国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