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区间可能在两个月内扩大至+/-3%,若推出汇率区间调整计划,有利于减少人民币加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技术障碍,而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可能走弱,相比过去则可能呈现更多双向波动。
以下是中金首席经济学家梁红最新研报内容:
国务院于7月24日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扩大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区间。我们认为,该意见在近期得到执行是大概率事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区间可能于两个月内从每天上下2%上调至3%。
然而,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还不成熟,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似乎并未完全做好准备以迎接更大的汇率波动,甚至是自由浮动。央行完全放弃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挂钩可能还需要时间。
虽然有序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是既定改革方向,但此时推出汇率区间调整计划有利于减少人民币加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技术障碍。如得到执行,这将是继去年3月17日波幅从上下1%扩大至2%后的又一重要措施,有利于市场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浮动区间扩大后,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可能是走弱,以体现与高波动性相对应的风险折价。当然,前提是央行没有通过调整中间价或者进行外汇干预以对冲相关的影响。从中长期来看,浮动区间与汇率变动方向并无必然联系。
和过去相比,我们预期汇率在未来会更加反映经济基本面的情况。基于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以及仍不错的相对经济表现,我们维持关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预测,即2015年底中间汇率为6.15、即期汇率为6.25。同时,围绕这一趋势,我们认为,汇率可能呈现更多双向波动。
更加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必然意味着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逐步退出。事实上,区间扩大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许多政府官员和市场人士都相信人民币汇率已经接近其均衡水平。这一变化意味着基础货币增长的动能可能进一步减弱。
在近期,我们认为大幅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提高货币乘数是货币政策新常态的重要内容。从更长远来看,央行需要重构其基础货币的发行机制,从购买外汇资产转向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包括购买政府债券来投放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