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微刺激影响,中国二季度国际收支与一季度相比出现了大调转,尤其是货物贸易的复苏带动了二季度经常项下顺差的快速扩大。
外汇局9月29日发布的二季度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4523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季度增长950%;但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998亿元人民币,而上个季度则是顺差5749亿元。
不过从整个2014年上半年来看,全年仍然呈现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4953亿元人民币;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4751亿元人民币;国际储备资产增加9057亿元人民币,其中,外汇储备资产增加9099亿元人民币。
展望2014年下半年国际收支形势,外汇局表示,在贸易和直接投资继续维持较大规模顺差的基础上,我国国际收支可能呈现双向波动的震荡走势。一方面,与实体经济相关的贸易投资仍将维持一定规模顺差;另一方面,受市场及政策性因素影响,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依然较大。
二季度经常项顺差回归
外汇局报告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对国际收支总顺差的贡献率分别为7%和93%。其中,经常项目顺差70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40亿美元,储备资产增加1255亿美元。第二季度,随着外需回暖,经常项目顺差升至734亿美元,环比增长9.5倍,而资本和金融项目转为逆差162亿美元,推动国际收支趋向自主性平衡。
从细分数据来看,经常项目顺差的来源在于货物贸易。二季度数据显示,当季货物贸易顺差为6706亿元,服务贸易则继续呈现逆差,逆差额度为1826亿元。
二季度经常项目出现大量顺差并不出乎市场预期,7月份的海关数据已经显示,二季度,进出口顺差是860亿美元(约合5500亿元人民币)。
二季度进出口数据明显反弹,一方面是因为政策刺激因素,另一方面也跟中国的经济结构相关。
“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决定了,只要中国经济一出现疲软,进口就会快速下降。加上中国的进口产品中原材料进口占比较高,而二季度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明显有助于中国形成经常项下顺差。”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表示。
5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随后海关总署以及其他部门相继出台了配套措施,广东、江苏等外贸大省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一系列措施在促进出口方面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资本项目由顺转逆
与经常项目走出大额顺差相反,二季度资本和金融项下则是逆差998亿元人民币。
外汇局报告显示,资本和金融项下的逆差主要来源于其他投资项下的贸易信贷、贷款以及货币与存款的巨大逆差。数据显示,其他投资项下的逆差规模为7240亿元人民币。
陈炳才解释称,资本项目二季度由顺转逆的原因在于汇率波幅的扩大以及人民币汇率波动性贬值导致外汇存款增加、外汇贷款减少。
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二季度新增外汇存款为863亿美元,而外汇贷款则呈现负增长。
“加之人民币波动性贬值的预期较强的情况下,参与资本项下交易的机构和个人的持汇意愿都比较强。”陈炳才补充称。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也认为,其他投资项下的巨额逆差主要是跟人民币在二季度较强的贬值预期相关。“新增外汇存款与新增外汇贷款的差额在国际收支表上就体现为经常项下逆差;而贸易信贷逆差的增加同样是市场参与主体在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强的情况,最小化财务成本的选择。”
二季度储备资产增幅有限
除去误差和遗漏,储备资产等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合计。
外汇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第二季度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380亿元人民币,而上季度增加7677亿元;二季度的外汇储备(不含汇率、价格等非交易价值变动影响,下同)资产增加1401亿元人民币,而上季度外汇储备资产增加近7700亿元人民币。
陈炳才介绍称,储备资产二季度缩量的原因关键仍然在汇率机制的调整。
“在汇率波幅扩大,同时人民币处于波动性贬值的情况下,因为市场参与者的持汇意愿较强,外汇资源大量以外汇存款的形势存在,而并没有通过央行购汇形成央行的外汇储备,市场和央行在外汇资源持有方面此消彼长,就导致了资本项下逆差,同时储备资产减少。”陈炳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