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不久前在一次研讨会上提出,预算绩效管理将贯穿于预算制度改革的全过程。
9月22日,在由财政部财科所和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预算绩效管理国际研讨会”上,王保安指出,当前预算制度改革的框架和重点已确立,重点是要“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改进年度预算控制方式、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管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预算绩效管理将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
王保安表示,今后一段时期,在认真学习和总结外国先进经验基础上,一方面,要继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基础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预算绩效管理理论框架体系;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方法论的研究,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绩效评价制度建设,分行业探索构建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和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培养预算绩效评价高端专业人才。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研究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贾康在会上表示,下一步需要继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开展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和预算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争取在3-5年内把涵盖主要行业的预算绩效指标和预算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出来。
预算绩效管理于20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率先兴起,我国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时首次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近年来,有关部门在财政科技资金的绩效管理上已经做了一些探索。一是开展综合绩效评价。2010-2011年,财政部会同自然科学基金会开展了科学基金的战略性、综合性国际评估,对科学基金成立25年来的资助和管理绩效进行评估,由独立第三方设计评估框架,收集评估证据,交由国际评估委员会独立作出评估结论。此外,对国家科技计划、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也以不同形式开展了综合评价。
二是科研院所(基地)的绩效评价。科技部、财政部建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价制度,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分类分档支持标准,并对实验室进行动态调整。
三是项目绩效评价。按照国务院部署,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每年组织对相关科技重大专项绩效目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结果督促整改。为深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财政部要求各部门预算中20%以上的项目资金纳入绩效目标管理、5%以上的项目资金纳入绩效评价试点,科技管理部门自主选择试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
记者 陈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