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美国人加快收紧流动性引发的挑战似乎不可避免。
当地时间7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从8月起将月度资产购买规模继续削减100亿美元,从此前的350亿美元降至250亿美元,同时承诺继续保持高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意味着在美国经济数据向好的支撑下,其货币政策将趋于常态化,只是时间的问题。但这对于其他经济体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他们仍然还需要流动性来刺激本国的经济复苏。
“美国货币常态化趋势已确立,在经济数据支撑下退出QE将会加速,但对于复苏不稳定的全球经济来说将是一个挑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担忧道,“美元退出QE就是意味着美元将走强,而以欧元区和其他新兴经济体正实施本币走弱的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个矛盾处理起来十分棘手。”
新兴经济体受挑战
按照目前的缩减购债节奏,外界普遍预期美联储将于今年10月结束资产购买计划。美联储重申,在结束资产购买计划之后,仍有必要把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接近于零的水平保持相当一段时间。
不过,这样的重申在向好的经济数据支撑下将更为不确定。数据显示,近一个多月来的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美国经济活动已经出现回升,就业市场继续改善,失业率进一步下降。家庭开支温和增长,企业固定投资回升,但房地产市场复苏仍然缓慢。同时,美国通胀水平更加接近美联储2%的长期目标,长期通胀预期保持稳定。
随着美国经济重拾复苏势头,美联储内部正就何时启动首次加息进行激烈辩论。
美联储主席耶伦6月表示,美联储将根据美国经济已经取得的进展和美联储官员对美国经济前景的评估来决定首次加息时机。多数市场人士认为美联储可能将于明年中期启动首次加息。显然,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事实上,自去年5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首次释放退出量化宽松(QE)政策的信号后,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发生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能否承受美联储退出QE的冲击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尽管美联储今年初正式开始缩减购债规模,但其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从去年5月首次释放退出量化宽松信号时就已显现。
据IMF日前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去年5月底至6月底,新兴经济体普遍受到了美联储退出QE预期的较大冲击。去年5月22日,前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首次暗示美联储将退出QE后,全球金融市场预期发生大幅转变,作为全球融资成本风向标的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攀升,引发全球资产重新配置和资金从新兴市场回流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普遍出现股市下跌、货币贬值、资本加速外流的动荡局面。
报告指出,去年7月至12月底,新兴经济体表现开始逐渐分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者认识到基本面较好的新兴经济体仍然具有强劲的增长潜力和获得高于美国回报水平的投资潜力,而外部融资需求较大和宏观经济失衡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前景继续走弱。
“去年的市场动荡警醒新兴经济体应保持强劲的基本经济面,采取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才能更好应对美联储最终上调利率带来的冲击。”魏建国建议,“美联储加息时机选择不当仍可能给全球金融市场和新兴经济体带来负面溢出效应,新兴经济体需继续为全球金融环境收紧做好准备。”
虽然去年5月以来新兴市场确实经历了一些波动,但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采取了有效的货币政策使情况大为改观。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研究所所长贺强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随着市场对美联储退出QE消息的充分消化,新兴经济体表现已逐渐分化,外部融资需求较大和宏观经济失衡的新兴经济体则进一步走弱,其中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南非、土耳其等国家受到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冲击较大。
不过,对于基本面较好的新兴经济体,贺强则认为,仍然受到投资者青睐,比如当前在微刺激政策下回稳的中国经济。
中国央行应对有余
面对美元回归常态化趋势日趋明朗,中国央行的应对似乎早有准备——近期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的正回归操作手法亦最好的证明。
这意味着时隔三个半月后央行14天期正回购再次重出江湖,也是今年重启后首次下调。市场分析亦认为,向市场传递中央应对美联储宣布8月削弱QE规模的举措,也同时透露出央行在释放宽松信号。
至此,公开市场结束了此前连续11周的净投放格局,上周重返净回笼110亿元。
“一直持续的28天正回购利率4%没有出现,反之以14天正回购利率3.7%的水平出现了。从规模的角度来看,对市场是负面的,上周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净投放局面。”北京某商业银行固定收益团队负责人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从价格角度来看,上述负责人认为,对市场影响是偏正面的,毕竟较4月15日最后一期发行3.8%的利率降低了10个点。
“由于当前市场资金依然充裕,量的负面影响程度不如价格变化的正面影响程度,总体市场的短期反映是正面的。”上述负责人认为。
鲁政委则认为,考虑到进入月末,央行不希望资金面出现较大波动,进而通过降低其发行利率的方式来降低正回购操作规模。
在他看来,6月M2增速超增,但考虑到政府降低融资成本的决心,判断未来定向宽松政策仍有望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定调宽松的背景下,此前受美国退出QE影响的国际资本,又重新改变了对中国市场的预期。
数据显示,随着恒指“七连阳”创逾三年新高,蓝筹大涨带领A股创下年内高点,资金正在重新流入中国市场。 香港金管局数次出手“狙击”不断走高的港元汇率,人民币即期汇率“七连升”创近5个月新高。
据外媒报道称,随着人们投资于世界最廉价的市场,中国股市正在大幅上涨。亚洲最大经济体转危为安并再次发动引擎的种种迹象鼓励了人们的投资。
事实上,在过去一个月中,中国政府出台的各种措施引发了经济将反弹的乐观预期。美国《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报道称,针对债务缠身的国企的改革进一步助推了这种乐观情绪。各大银行也正在筹集资金应对不良贷款。此外,房价正在显现走稳的迹象,一些大型开发商的股票正在引领股市回升。
报道认为,先前的下行行情导致估值降低,这使中国股市成为世界最廉价的市场之一。投资者纷纷借此机会进入中国股市。
摩根大通驻香港首席亚洲和新兴市场策略师Adrian Mowat在近日的研究报告中将中国股票评级从“低配”上调至“中性”。他说,在恒生中国企业指数7月28日进入牛市后,中资股票涨势将持续至10月。
Adrian Mowat对投资者建议,不要和中国央行对着干。
中国6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高于预期,中国央行下调了部分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6月份以来的货币刺激措施规模令人意外,所有这些变化表明,推动经济增长的措施将更加激进。”Adrian Mowat认为。
“货币宽松的迹象,再加上政府支出提速及制造业增长,促使共同基金经理把中资股票仓位提高至创纪录新高。”汇丰控股在其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
显然,经过近一年的市场考验后,投资者对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和投资前景趋于乐观,特别是中国市场。“与去年5月份相比,当前新兴经济体抵御金融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总体增强,政策准备上也更为充分。”IMF副总裁朱民如是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