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林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改革事业,需要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教训,但必须立足国情和发展阶段,立足于国情和特定发展阶段决定的制度结构的内在互洽性。如果不根据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对于别国的经验加以鉴别,进而搞清楚这些经验的适用性,那么,推动发展和改革的良好愿望很难得到实现,甚至可能南辕北辙。我国与其他国家如前苏联的转轨的绩效对比,鲜明地说明了这一点。
前苏联的休克疗法,在最初付诸实施时,被主流经济学界普遍看好,认为这是最符合标准经济学原理的一揽子的改革方案。但是实际的发展情况却远远不如人意,经济不仅没有增长,甚至在相当长时间内出现了绝对倒退的情况。收入差距也迅速扩大。时至今日,俄罗斯仍然没有摆脱对能源产业和少数军工产业的依赖,没有发展起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而我国的改革开放所采用的渐进式策略,在最初付诸实施时,并不被主流经济学界看好,认为只会导致腐败,而不能促进增长。实际的发展情况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成就,堪称奇迹,依次从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收入国家门槛,并于2010年跨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生活普遍地、切实地改善,人口预期寿命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制造业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一支力量。虽然我国的收入差距水平也值得警惕,同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腐败,但是党和政府已经对这些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
休克疗法和渐进式改革的绩效之所以差别这么大,根本原因就在于后者立足国情和发展阶段,以一种可管理的、局面可控的方式推进改革。市场不会一夜之间成长起来,好的市场更是如此。在管理能力和治理能力跟不上的情况下推行休克疗法,私有化将很可能是对大多数人的不公正的剥夺,市场化将很可能导致没有秩序的坏的市场起作用,自由化将很可能导致自毁经济金融的国际防火墙,最终导致改革和发展进程陷于混乱状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