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包括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的不合理上升、缩短企业融资链条等十项具体措施。
业界人士分析,这些措施旨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特别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等难题,小微企业“融资贵”的根源在于融资难,导致小微企业议价能力较弱,要破解这一瓶颈,必须依赖金融改革创新以及金融供给的持续增加。
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是导致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重要原因。在信贷市场仍是卖方市场的背景下,容易出现“以贷转存”、“存贷挂钩”等行为,同时也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影子银行,而影子银行的利率普遍高于正规金融体系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融资成本的上升。
当前传统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中,许多企业利润受到国内劳动力、资源价格上涨以及外部订单不稳的双重挤压,赚取的只是“刀片利润”,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仍在培育阶段,需要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对其进行支持。从资金配置的角度看,小微企业“融资贵”并非因为我国的货币资金总量不足,而是因为资源配置出现结构性失衡,资金供给的不平衡造成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较低,这需要通过推动金融创新、调整信贷政策等加强引导。
小微企业“融资贵”的另一原因是银企信息不对称,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在缺乏抵质押物的前提下需要依靠外部增信或提供担保,使得企业的融资链条相对较长,而担保费等最终由企业负担,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虽然一些银行开发了“三表三品”等新型微贷技术,但是成本仍相对较高、风险较大,银行信贷收益必须覆盖风险,相应地利率水涨船高。
我国目前的多项金融改革,均旨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比如设立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等。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提高了资金供求双方的对接效率且信息透明,运作成本低。业界普遍认为,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有望帮助小微企业融资摆脱对传统抵押担保的依赖,从而降低融资成本。
事实上,相对于银行信贷、互联网金融等融资渠道,包括债权和股权融资在内的直接融资成本更低,且能为小微企业带来稳定的长期资金支持。因此,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应是解决企业融资贵的重要着力点。这实际上是一个激活民间资本的过程,不仅需要壮大创业板和“新三板”,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丰富中小企业集优票据、私募债等债务融资工具。尤其是近些年被称为“新四板”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的发展扩容,在盘活区域存量资金支持小微企业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以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为例,目前挂牌企业已达332家,市场为挂牌企业实现股权私募融资超过20亿元,为13家企业实现私募债融资1.75亿元,广州股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企业也已达736家。在这些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中,短融债、私募债、纯股权质押等多款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产品纷纷推出。
由此可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一方面需要扩大金融供给,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需要营造便利小微企业融资的社会信用环境。近日,国务院下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指出要建立健全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信用记录和评价体系,完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共享服务网络及区域性小微企业信用记录。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为小微企业信贷及风险管理提供了数据和信息支撑,降低了小微企业主动寻找外部增信的成本。另外,专项金融债、信贷资产证券化等创新型金融业务的推出,也将继续丰富小微企业融资产品。
中国银行濮阳分行在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围绕“效益优先、资产优质、管理优良”思路,扩大小微企业服务领域,坚持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图为当地一家企业负责人正在与该行签订贷款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