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子勋
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了上任以来的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所确定的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主要预期目标与去年相同,仍为GDP增长7.5%左右,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不变。与此同时,李克强总理去年首次提出的“合理区间论”今年被再度提及。
为什么2014年这一预期目标不变?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全国政协委员均表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不变是为全面深化改革预留空间。
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4年的经济预期目标保持不变有两大利好:一是有利于稳定社会预期。在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背景下,稳定社会预期是至关重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预期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先行引导作用。因为预期对实际经济行为和实际经济变量,诸如投资、产出、信贷、赢利、收入、消费等具有导向作用。如果预期不稳定、不看好,市场前景黯淡,企业就没有信心去投资和扩大生产,银行就没有信心去放贷,居民就没有信心去消费。这样,将会引致悲观预期的连锁扩散效应和自我实现效应,进一步加大经济运行下行的压力。
二是有利于为转方式和调结构、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具有综合性和核心性。该目标从总体上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走势,它内含着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和走势,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走势,就业状况和走势,居民收入与消费状况和走势,物价状况和走势等等。如果经济增速预期目标下调,那么其他各项有关目标特别是收入类指标也都会相应地跟着下调。宏观和微观经济运行环境趋紧,国家、企业、居民的收入增长将会受到制约,扩大内需(投资和消费)也将会受到限制。若国家财政收入增速下降,不利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治理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若企业利润收入增速下降,不利于企业扩大投资去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若居民收入增速下降,不利于改善民生和扩大消费。总之,这种情况将不利于为转方式和调结构、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宣传部部长张皎也有同感,他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指出,选择7.5%的预期目标是留有余地的,是为了能够完成报告中提出的向污染宣战,向以前喊了很多年但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宣战。更重要的是,为深化改革腾挪空间。
实现7.5%的增长目标并不容易
刘树成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实现7.5%的这一预期目标并不容易,但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第一,去年上半年,在经济增速面临有可能下滑出预期目标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提出确保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的宏观调控政策规则,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了市场预期,遏制住了经济下滑势头,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第二,今年全面深化和推进改革,有利于释放内需潜力和激发市场活力。第三,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开展,将为扩大投资和扩大消费提供空间。第四,当前物价水平不太高,物价形势较为稳定,也为宏观调控提供了一定的余地。第五,世界经济复苏态势虽未稳定,但会有所好转,有利于扩大外需。2013年,我国GDP增长7.7%,其中,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外需拉动为负0.34个百分点。2014年,如果外需的拉动由负转为正,或者外需的拉动有所好转,那么主要靠内需实现GDP增长7.5%,还是有一定余地的。
张皎也认为,要实现7.5%的这个目标是有难度的,需要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
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有三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原副主席、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厉以宁在接受采访时提醒记者,GDP指标是重要的,但不能压倒一切,更不能代替其他指标,应该对GDP有正确的看法。第一,要注重GDP质量,而不仅仅是速度;第二,要注意到GDP产生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第三,GDP的计算方法实际上有很多争论,比如是不是应该把环境造成的污染作为一个负数;还有在GDP整个发展过程中,不能够反映结构的变化,因为GDP是个总量指标,而不是结构指标。
至于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张皎认为,主要有三个:第一是深化改革,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比较务实地提出从三个方面改起,特别是第三个“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这句话很接地气。第二是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此前虽然喊了很多年,但是整体进展不够,信用体系建设必须从国家层面整体推进,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实现总理在报告中所说的“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第三是要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的活力。释放非公有制经济活力需要切实步骤,特别是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要有全新的设计。张皎说,这些方面如果能够取得很好的进展的话,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