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 远
“高质量的经济增长、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较高的就业率”——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在出席二十国集团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期间传递了这样一个观点。
笔者认为,我国保持高质量的经济增长是有基础的。
2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称,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区域发展回旋余地很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具有良好基础。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和完善宏观政策框架,确保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着力推动提质增效升级。
至于较低的通货膨胀率,这一点在国家统计局昨日最新公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有所体现: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7%。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在点评统计公报时指出,2013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涨幅与上年持平,低于预期目标。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物价涨幅处于较低水平。同为新兴经济体的金砖国家,巴西、南非、俄罗斯消费者价格月度涨幅都在5%以上,印度则维持在9%以上的高位。
物价高低是影响人民生活的大事。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使市场供求保持平衡。
这在2013年所体现出来的是:全年物价涨势温和,基本稳定。
展望2014年,纵观业界的各种预测,更多的观点是认为2014年物价水平较2013年可能略高,但仍然处在温和可控的水平。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当前,我国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增长质量,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性需求“马车”,在2014年难以大幅加速,消费动能不足以及出口受制于国际形势,因此,可以预见2014年经济增速将保持当前稳定格局,需求对物价的上拉作用并不强。
同时,今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稳定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政策,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物价的稳定。而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低迷的影响下,PPI在未来仍可能走低,从生产领域传导到消费领域的通胀压力并不显著。
此外,2014年我国货币政策坚持稳健基调,未来市场流动性大幅宽松的可能性不大,短期物价水平不具有大幅上涨的货币条件。而具有前瞻性的货币政策,对物价密切追踪和预期引导,将为物价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温和可控的通胀水平,也将为后续政策调控留下空间。
根据央行本月初发布的《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一步将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继续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