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欧洲经济出现新的恶化,并且广大发展中国家发生不可预见的重大灾难,否则在我看来,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温和加速。
展望未来,世界经济的前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到2013年年底,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经济的一半以上。如此大一个经济体的持续快速增长,毫无疑问将提升全球经济的趋势增长水平。
吉姆·奥尼尔
眼下人们对世界经济的悲观情绪有些杞人忧天了。全球三个最大的经济体——美国、中国和日本,目前的经济状况都还算不错。除非欧洲经济出现新的恶化,并且广大发展中国家发生不可预见的重大灾难,否则在我看来,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全球经济增长可能温和加速。
当前这一轮世界经济增长提速的程度以及可能持续的时间,部分取决于一个未知的因素:全球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究竟如何?能弄清楚这一数字,有很多重要的意义。比如,知道了这一数字,我们就可以更好地预判稀缺资源领域的短缺情况,或者是考量未来到底是面临通货膨胀还是通缩紧缩风险。如果能知道当前经济增长是高于还是低于趋势增长水平,决策者就可以更容易地判断,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太过扩张性还是太过紧缩。搞清楚趋势增长水平会带来长期的福祉,换句话说,如果能预知我们的生活水平能以多快的速度提升,从很多角度来说都是很有好处的。
不幸的是,长期的潜在趋势增长水平,往往隐藏于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之下,特别是在那些正在经历快速发展和改变的国家。另外还有一个新的问题:从理论上说,所有的国家怎样才能同时实现其长期潜在增长?比如,当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时,资源出口国的经济会出现较快增长;但与此同时,那些大宗商品进口国的经济增长却可能受到抑制。或者是反过来的情况。2013年,疲软的大宗商品价格,挫伤了巴西、俄罗斯等资源出口国,但却帮助了英国等资源消耗国。
从历史上看,情况也是如此。上世纪80年代,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约为3.4%;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一数字为3.2%。许多经济学家于是认为,3.3%是全球经济比较接近的长期趋势增长水平。问题在于,这样的预测中包含了太多的变量因素,不管是从不同国家,还是从不同时代考虑。比如,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表现就要比更早十年差很多。
新世纪的头十年,全球经济的增长情况要比许多人想象的更加强劲,即便考虑到后期的经济衰退。从2001年至2010年期间,全球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3.7%,事实上要远远好于上世纪80年代和上世纪90年代。包括我在内的一些人认为,这主要归功于金砖国家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这样的结构性变化将带来整体增长水平的再上台阶。但也有一些人认为,这应归功于宽松货币政策。根据后面这种更为悲观的观点,本世纪前十年的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是一种纯粹的通货膨胀现象——一个世界经济增长过头的铁证,这种虚假的繁荣,最终以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作为结束。
上述第二种较为悲观的观点,也必然带来完全不同的政策路径。比如,在不少新兴市场经济体,近年来经历的剧烈波动让一些人呼吁加强资本控制。对此我难以苟同。尽管过去几年全球市场剧烈动荡,但还是有许多新兴经济体表现上佳。对于这些悲观主义人士来说,我认为有一个历史的案例值得学习和铭记,那就是联合国提出在1990年至2015年间将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半的目标,已经在5年前就实现了。
展望未来,世界经济的前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到2013年年底,中国经济总量再增万亿美元,达到9万亿美元以上。这使得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经济的一半以上。如此大一个经济体的持续快速增长,毫无疑问将提升全球经济的趋势增长水平。
基于中国新一届政府出台的全新政策改革框架,以及中国相关金融市场更为积极的基调,我继续看好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前景。如果我的预测最终证明是正确的,除非发生一些极端的灾难和危机,否则世界经济几乎没有可能会重现上世纪80年代或是90年代的相对低增长。
当然,理论上说这种极端情况的出现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在发达经济体,不管是欧元区、日本、英国还是美国,都面临各自的挑战,一些新兴经济体也有自身的问题。但如果仔细审视这些经济体自2011年来的发展,就会发现出现严重倒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些时候,乐观主义者往往被证明是错的,但在有关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问题上,我坚定地站在乐观阵营一边。随着当前这个十年的推进,更多的人会惊喜地看到,世界经济增长最终远远超过了他们的预期。
(作者系高盛资产管理公司前主席,1995年至今年年初,吉姆·奥尼尔一直供职于高盛公司。2001年至2011年间,吉姆·奥尼尔出任高盛首席全球经济学家。
吉姆·奥尼尔最为人所知的成就,是首创了金砖国家(BRIC)的概念,他率先提出了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等大型新兴经济体将开始主导全球经济增长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