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于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学东,在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时如此简述。
经过5年时间,全球经济复苏的主导者已经从新兴市场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去年,亚洲新兴经济国家经历美联储缩减量化宽松预期的冲击,让投资者对于新兴市场的看法蒙上一层阴影。而随着中国经济踏入改革年,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也让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以及亚洲心存担忧。
在论坛现场,对超过1千名参会全球金融高管发出的调查显示,竟有29.1%的与会嘉宾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将会出现硬着陆,成为全球最大风险;结果仅次于认为美国量宽退市导致金融市场波动(31.7%),而选择欧债危机重燃的只有16.2%。
然而,站在中国乃至亚洲的立场上,这种不确定性多少被夸大了。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中尾武彦认为,“中国经济面临金融系统管理、地方债务控制和污染等多项顽疾,但我对中国经济增长重拾动力比较乐观;理由是北京的决策层非常清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GDP增长多少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对中国来讲特别是2014年,最重要是要加快改革。如果说今年GDP增长多少,7%-8%比较现实。”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指出,经济开放和体制改革将是今年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动力来源。
中国硬着陆?
毫无疑问,对于不少投资者来说,今年即将逐步深入推进的改革,既是未来中国经济焕然一新的重要动力,但同时也是让今年发展放缓甚至可能面临困境的威胁。
“中国遇到很多重组方面的问题,”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傅育宁认为,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中国的出口也会增加,欧洲现在已经触底了,亚洲经济还算不错。中国仍然面临一些产能过剩问题,GDP能够实现7%的增速已算不错,但即便慢一点也没有问题,只要够健康。“我觉得6%-7%就可以了。”
中尾武彦透露,近期访华时曾与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交流了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张高丽明确阐述了政府坚定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措施和具体步骤,决心和力度令人印象深刻,相信中国可有序应对此轮结构性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冲击。他表示,“从目前来看,中国政府所采取的市场化措施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帮助各个领域的消费和私营部门的投资显著提升。”
欧元集团主席、荷兰财政部长戴塞尔布卢姆也认为,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改革“非常明智”,官方正试图恢复流动性、经济增长和债务杠杆之间的平衡。
而站在中国的立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朱云来认为,看待今年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在于改变观念。“速度不是一个问题,调整才是重中之重。”朱云来认为,今年中国GDP增速甚至可能低于6%,但随着结构调整的完成,中国可以重新焕发活力,而其中的关键在于经济发展的效率、效益。
“现在我们进入到一个调整的时期,考虑到这个社会发展的平衡性,我们需要更多的改革,建立市场架构和系统。”朱云来认为,中国经济正在转向市场经济,但市场经济的建立还没有百分之百的完成,“我们需要让市场经济真正的系统化。投资不是一个问题,经济增长不是一个问题,而在于你需要有一个有效、有益的投资。”
最大的威胁?
今年,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也与传统增长动力不同。傅育宁认为,经济自由化和经济改革应该是最主要的经济动力的成长来源,2014年则是起始点。“经济自由化会让经济更有活力,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也希望改革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方式,希望这种方式能够更为健康。”
丁学东则认为,至少有三方面的因素令其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第一,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加快了改革开放步伐,包括上海自贸区设立等等,这实际上是简政放权,降低了企业准入门槛。下一步企业活力会增强,尤其是民营企业活力会增强。第二,中国经济找到一些新的增长点。比如中西部的铁路建设、城市地铁建设、养老健康产业发展、通讯宽带等等。第三,随着世界经济复苏,中国出口也在回升。
当然,不可否认,在中国推进改革措施的同时,经济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不确定性。不过,屠光绍认为全球经济危机、出口需求下滑、房地产崩溃、恶性通货膨胀等因素,单个来看都不会对中国经济带来特别大的威胁,风险之间的相互传递才是市场需要关注的方面。
而朱云来则认为,今年,房地产崩溃和恶性通货膨胀会是中国经济面临的比较重大的威胁,“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借贷也就是2万亿,但是整个货币供应是100万亿,而银行的贷款是70万亿。贷款质量以及贷款是不是能够收回这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其实地方债和影子银行借贷在整个货币当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