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美国次贷危机初现,次年席卷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金融市场 ,随后破坏力延伸至全球。谁会是下一个债务危机爆发国,谁会成为未来金融系统新动荡的引爆点?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和资本市场研究部主管何塞·维纳尔斯(Jose Vinals) 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没有水晶球,无法预测未来,但是金融监管应当革新,监管应包括常规银行和影子银行。我们曾经在2007-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看到影子银行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各国应在金融系统风险变得过大或是过于复杂之前提前行动。”
根据IMF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全球最大的影子银行在发达国家。其中,美国影子银行规模达到15-25万亿美元,欧元区是13.5-22.5万亿美元,而日本是2.5-6亿美元。
IMF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同时显示,新兴市场整体影子银行规模达到7万亿美元,增幅已超过常规银行信贷。其中,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和快速增长增加地区性风险,应当引起监管者和投资人的注意。根据统计,截止到2014年3月中国影子银行的社会融资升至GDP的35%,增速为常规银行信贷的两倍。
在中国的影子银行中,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占主要部分。其中委托贷款是指公司之间借贷,以银行为支付渠道。而信托贷款是指银行通过委托贷款,为贷方与借方做信贷安排而不承担风险。IMF认为,中国的理财产品同时兼具了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前结构化投资工具以及抵押债券的部分特征。而这部分“表外业务”由于不在资产负债表中显示容易造成监管缺失。根据IMF统计,截止到2014年早期,中国理财产品的规模已经达到GDP的25%,同比涨幅高达50%,而和2011年相比则高达3倍。
IMF表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制定应充分分析其得以发展的环境。一般来说,影子银行得以发展具备三大条件,一来是常规银行监管加强,二来是利率长期处于低位,流动性充裕,三来是机构投资者对高收益率产品的需求。从正面方向引导,影子银行可以成为常规银行的适当补充,扩大信贷渠道,提供流动性,实现风险共担;但是由于影子银行过度依赖短期融资,因而一旦市场环境变化,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会造成资金迅速出逃,引发金融系统动荡,这部分负面效应不仅应当引发监管机构关注,也应该受到投资人充分重视。
而IMF认为当前投资人在宽松的货币市场环境下容易“过于自满”,过度追求新兴市场和欧元区等高收益率债券,风险胃口过大,增加金融稳定动荡可能,将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
IMF货币和资本市场研究部主管何塞·维纳尔斯(Jose Vinals) 表示,“目前发达国家投资机构所持有的新兴市场资产总量超过4万亿,占投资组合总量的13%,为十年前的两倍。” 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金融联系更加紧密也就意味着,一旦一方市场发生重大转向会迅速传导至全球,而造成更大的联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