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国经济减速是否会失控?

www.jctrans.com 2013-6-27 15:52:00 中国新闻网

导读:2013年行程即将过半,中国经济再度遭遇“唱空”。过去半个月,高盛、摩根士丹利、汇丰等多家外资机构相继调低了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硬着陆”的老论调和“银行业崩溃”的新话题一时喧嚣尘上。

  记者 周锐 

  2013年行程即将过半,中国经济再度遭遇“唱空”。过去半个月,高盛、摩根士丹利、汇丰等多家外资机构相继调低了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硬着陆”的老论调和“银行业崩溃”的新话题一时喧嚣尘上。 

  对此,相关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在传统的发展基础依然存在,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和路径也还有很多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速短期内跌破7%的可能性很小。 

  “(外资机构)在一定范围内调低中国经济增速是可以理解的。”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在一季度的表现已经低于市场年初的预期,而从各项经济指标来看,经济增速二季度有可能继续放缓。不过,张永军强调,如果过高估计风险,那可能就把问题看得太严重了。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也认为,当下一些“唱衰”中国的言论是对结构性问题的过分夸大。他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这种夸大很可能是“刻意”的,目的在于为他们在市场上的一些投资创造氛围。 

  刘元春强调,中国传统的增长力量、发展基础和空间依然存在,围绕着城镇化、收入分配制度等事项的改革也可能在短期内就能创造出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逆转经济增速下滑态势。从前两个季度来看,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肯定在7%以上,而不是像一些外资机构讲的只有4%-5%。 

  除了经济增速的下滑,官方对待“减速”的态度也成为“看空”中国的理由。有外资机构指出,履新百日有余的新一届中国政府似乎更倾向于加速改革推动结构调整而非加大刺激力度来稳住短期增速。 

  在他们看来,官方此般态度容易导致两个问题:从增长上讲,过去几年依赖于政府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拉动的中国经济容易陷入“失速”境地;从改革上来说,结构调整在中长期才能见效,其短期更容易给市场带来阵痛从而诱发危机。 

  “不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并不是说官方就会毫无作为”,张永军表示,未来若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决策层肯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巴曙松也指出,中国宏观政策的回旋余地还很大,“有许多好牌可以打,比如城镇化建设、铁路投融资改革、新兴产业、节能环保等等,这些都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 

  结构调整的阵痛会诱发系统性风险的说法也被认为站不住脚。刘元春以被一些外资评价为“中国雷曼时刻”的银行业“钱荒”为例分析说,该局面是中国央行有意识压缩信托产品、清理影子银行、打破资金空转局面等举措带来的结果。这种主动调控引发的问题和西方在2007年、2008年遭遇的危机有本质区别。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强调,尽管央行基于市场恐慌等短期因素有所宽容,但稳健的货币基调应坚持下去。 

  刘元春表示,中国已经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毫无疑问还会面临一系列的阵痛,但这些阵痛演变为全面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全球经济已在局部开始逆转,未来周期性力量的上行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对冲阵痛的负作用;另一方面,决策层在结构调整过程中也会注意守住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在刘元春看来,这些底线包括经济增速下滑不至于导致大规模失业;财政收入放缓不会让地方政府碰到普遍困难;产能调整不会导致大面积停产;物价不会出现大幅度波动等内容。 

  而从目前情况看,中国经济在“危机前夜”的说法过于夸张。巴曙松表示,从短期波动看,中国经济已经总体上趋稳。特别是就业方面,中国失业率没有超过5%,这是很了不起的成绩。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也表示,他与一些国际投行人士讨论了中国当前经济和金融局势,大家对结构调整做减法十分有信心。他表示,制造业去产能化、金融机构降杠杆率、地方项目压规模等事项是大趋势,虽然经济增速短期回落,只要失业率不明显上升,对长期发展质量付短期代价是值得的。(完)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