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美交流基金会在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发表《中美经贸关系的未来十年:迈向更深层次的互惠合作》报告称,中美经贸关系经历了35年的发展,已经相互成为第二大的贸易伙伴,若两国处理好未来10年的关系,将对世界经济带来福祉。
中美交流基金会创始人董建华介绍,该报告由来自中国、美国、香港的专家学者的共同研究。“中美应该建立一种安全、高质量、可持续性的合作模式,这将在未来十年位两国经济创造好的发展,并带来数百万的工作机会,尤其在能源及环境领域。”
报告预测,中国在十年内将使中产阶级人口由目前的2.3亿增至6.3亿人,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美国经济将在未来十年,随着赤字削减、产业创新及廉价的能源,恢复过往的活力。“中美在十年内的改变,对世界而言都是巨大商机。”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教授暨斯坦福大学荣誉教授刘遵义介绍,到2022年,受益天然资源及顶尖人才聚集的优势,美国仍将维持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位置,GDP预计为21.1万亿美元,中国GDP则为17万亿美元。
此外,2022年,中美两国将成为彼此最大贸易伙伴。由于中国中产阶级的需求,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预计将达到4560亿美元,为美国创造超过254万个工作机会。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将达8050亿美元。
该报告建议,中国与美国应积极讨论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以增加双边的资本流动。此外,两国政府应特别鼓励能源与环境治理方面的合作。
至于中美合作如何让双方受益,报告指出,对美国而言,广大的中国中产阶级市场让美国的零售业得到商机。其次,当赴美签证条件进一步放宽,赴美旅游的中国游客将由2012年的150万人升至到2022年的近1000万人,这意味着超过60万的新工作岗位。第三,来自中国企业的投资将为美国企业带来动能。
对中国而言,中美合作可提升中国对于农业、食品安全的要求,美国可以分享食品管控经验。其次,中国可向美国学习能源开发技术,减少对煤炭的依赖。第三,美国拥有世界上发达的服务业,美国公司可以透过出口或投资帮助中国发展服务业。
不过,两国经济在未来面临各自的挑战。中国需深化经济改革以及重新定义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并且强化法治与解决贪腐问题;美国则需在两党政治中保持经济政策的一致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执行副理事长王春正对中国经济前景表示乐观。他认为在于中国处于城镇化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的潜力巨大;其次,中国将坚持扩大开放,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最大红利,也对全球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王春正向财新记者表示,“虽然有债务风险,但我们有很强的忧患意识,目前整体来看仍处于可控的状态,未来也将持续建立完善的财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