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小伙儿王成杰打算今年“五·一”结婚,春节过后就想去银行办理房屋装修消费贷款,可咨询了一圈,发现手续实在是太繁琐了,要等手续办下来,可能就要耽误婚期了,无奈之下只好开口向父母借钱了事。之后不久,王成杰在报纸上看到,山西某银行组织客户经理考察某县鸡、鸭、猪、羊、牛等养殖合作社的运行情况和分布情况,确定了扶持重点养殖合作社60家,针对养殖户分布范围大、资金需求急、利润薄、手续繁琐等特点,特事特办,省掉中间环节,使养殖户得到实惠。看后,王成杰不由得感慨:猪、牛、羊都能贷款,人用钱咋就这么难?
其实,王成杰遇到的事并不少见。近年来,尽管我国消费金融市场 日趋活跃,消费信贷额度逐年增加,但消费信贷的空白区依然不少。
农村天量资金流向城里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发展迅速,服务领域不断扩展,逐步形成了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主体,汽车消费贷款、信用卡分期贷款以及包括旅游贷款、装修贷款、出国留学及助学贷款等一般性消费贷款并存的多样化产品体系。但我国消费信贷的地区差异也比较明显。主要全国性商业银行普遍将消费信贷的发展重点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消费信贷品种方面,西部地区产品发展也滞后于东部地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丁建臣对本报记者说:“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仅有40%农户的贷款需求能得到满足。与此同时,大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点吸储,存在‘资金逆流’现象。据测算,每年大约有3000亿-5000亿元资金从农村流向城市,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消费信贷相当落后。”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消费结构升级已现端倪。然而,我国消费金融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服务规模较小。2011年,居民新增消费贷款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例仅为7.8%。
发展模式重生产轻消费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认为,近中期我国消费难有大的起色,是由综合因素造成的。首先,我国的国民收入政策不合理有利于高投资,不利于消费增加。一方面,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在不断向政府、企业倾斜,而居民所占收入比重在不断下降。另一方面,我国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策有利于储蓄倾向高的高收入群体,而不利于消费倾向高的低收入群体。其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保障标准低,制约居民消费。
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重生产而轻消费,此外,金融服务理念与现实脱节、业务创新迟滞和不足也是造成消费信贷难的重要原因。
丁建臣认为,不仅如此,具体来看,银行业“嫌贫爱富”的倾向明显,“二八现象”普遍存在,即金融主要为有钱人、高端客户服务的做法,导致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地区需求的金融服务、消费信贷跟不上,相当滞后。从金融业盈利模式看,金融机构的盈利模式过多地依赖息差,特别是大银行,存在垄断经营暴利,其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动力不足,也造成了消费信贷服务不旺的局面。此外,在国家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消费信用中,个人消费信用的比例明显偏低。
消费是经济增长根本动力
专家表示,应改变当前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投资是中间需求,只有消费才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马晓河建议,今后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增强居民的消费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居民不敢消费的后顾之忧;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消费增长点,促进消费率回升到正常水平;实施积极扩大就业的政策,为改善民生和拉动消费增加动力。
专家认为,未来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扩大内需,一是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消费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扩大消费最终要靠提高收入水平来实现。发展消费金融,尤其需要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因此,应努力扩大就业,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二是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快个人信用立法,使个人信用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消费信用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要加快建设全国信用评价体系,尽快破除制约消费金融发展的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