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有一种吊诡的现象正在形成——以公务员饭碗为圆心,一股强大的辐射磁场,正在制造无与伦比的吸引力,从普通大学生、高学历白领到身家千万的企业老板,都被这股力量蛊惑着,争先恐后地涌入体制内。人们为何如此热衷月薪一两千元的公务员职位?究竟是什么制造了公务员职位强悍的吸引力?
或许,公务员的工作生活现状能够部分解释这一现实。一项统计显示,公务员的被辞退率约为0.05%,被人们称为“铁饭碗”;公务员明面上的待遇一般并不优厚,但“隐性”福利名目繁多——有省直单位给女公务员补贴卫生巾费,而公务员在退休后也可以拿在职工资一样多的退休金。(3月25日《黑龙江晨报》)
对任何个体来说,福利当然都是好东西。比如,谷歌的“死亡福利”,就曾引发众人赞叹与追捧。放在企业回馈、激励员工,自主承担福利成本的角度来说,这样福利当然越多越好。可是,如果某个群体的福利支付,是以另一个群体的福利减少为代价,甚至还可能因此增加其他群体的经济负担,那么,这个群体的福利越好,带给整个社会的福利剥夺感就会越重;他们过多的福利,往往意味着整个社会缺失乃至没有福利。
现在,公务员的“隐性福利”就在描绘这种现实。一方面,公务员群体享受着“隐性福利”无微不至的照料,从一元午餐到福利分房,从摇篮到坟墓,各种福利或明或暗地照耀着公务员群体的幸福人生;另一方面,社会上的其他人群承受着来自工作、生活的高风险、高压力,但高风险、高压力,却并没有对应的高福利去稳妥地兜底,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都常让人们遭遇保障兜底无着的困境。
二者鲜明对比之下,实则有着更隐秘的联系。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就认为,隐性福利要么是拿公共财政资金发福利,增加纳税人负担;要么是拿预算外资金发福利,以权谋私,隐性福利已经成为“腐败福利”或者“隐性腐败”。这其实也是在说,因为缺乏阳光的照耀,公务员的隐性福利正在走向某种程度的失范。权力没有得到有效约束,监管的制度篱笆没能扎紧,预算账本很难向公众公开,公务员的隐性福利就会泛滥成灾,不仅需要纳税人无止境地巨额埋单,更可能产生腐败寻租的魅影,进一步剥夺民生。
不得不说,如今社会上一些地方存在的执法经济现象,实际正是权力不受遏制产出的怪胎。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办事或执法人员,也能利用手中的权力,收敛属于自己或小群体的福利红包。事实上,这也是一些公务员“隐性福利”的重要来源。
它其实也说明,当越来越多的人冲着低风险、高福利进入公务员系统时,这背后则是社会并没有给其他群体的高风险予以高溢价,缺乏政策兜底、制度监管,人们难免遭遇来自制度外的风险和困境,这样的环境本身就值得思索。而那么多人因为高福利,争先恐后地挤进公务员队伍,其实也在说明,公务员的薪酬福利体系需要一场变革。如何防止公务员把福利政策变成自己的后花园,如何扎紧制度的篱笆,如何让阳光照进“隐性福利”,显然是政府机构改革之时,需要连带考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