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没有准备讲稿,我就即兴谈谈我对经济失衡的看法。”在2011年2月18日的法国巴黎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高端讨论会上,继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英国央行行长金、时任法国财政部长拉加德、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发表完严肃的学术报告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是最后一位发言,也是唯一没有用讲稿的央行行长。
周小川通俗易懂的讲话让在场几乎已被术语绕晕的媒体记者们精神一振,尤其是他谈到了人民币汇率这一备受瞩目的话题。
周小川说,与一些出口制造企业交流时,他问企业人民币升值3%他们是否能够承受得住,企业通常表示无法承受。但当人民币真的升值了3%,那些企业事实上能够存活下来。因此,周小川说,中国的制造业和出口部门是有能力进行改善并调整来抵御人民币升值压力的。
外媒同行们不禁向当时在场的唯一一家中国媒体《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称赞:“你们的央行行长说得真好。”
同样是2011年,在4月份的博鳌亚洲论坛期间,周小川就人民币升值问题接受本报记者提问时称,对于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增长,每个国家都应该做出努力,中国也愿意推动人民币汇率朝着促进经济再平衡的方向继续努力。
流利的英文加上深厚的专业素养,让周小川在国际舞台上总能游刃有余。在国际金融交流中,面对学术、理论和智慧的交锋,周小川总能娴熟地运用西方世界的语言、概念和思维方式,提出中国立场的分析和全球解决方案,为中国赢得了与其经济实力相匹配的地位和尊重。
“灰色的头发,平易近人的笑容,以及毫无政治术语的演讲,让周行长在很多高官中脱颖而出。” 英国《金融时报》驻北京记者欧阳德(Simon Rabinovitch) 曾描述,周小川已成为诸多国际会议上一位“受欢迎的人物”。
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历史上任期最长的行长,周小川执掌的中国央行在过去十多年内不仅帮助中国经济实现了高增长和低通胀,也让中国经济在开放与国际化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从国有银行改革、人民币汇率改革到利率市场化改革,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周小川在国际上赢得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英国《金融时报》曾评价他是“中国最有能力的技术官僚”。
作为国际金融领域备受尊敬的思想家,周小川曾被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为2006年度“最佳亚洲央行行长”,国际金融领域权威杂志《欧洲货币》杂志更是将“2011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长”授予了他。
《欧洲货币》指出,中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推出了一揽子刺激措施,而周小川成功地在维持中国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两者之间找到了一条稳定的道路。中国经济在刺激计划下持续增长,而周小川能够迅速察觉通胀压力并通过收紧利率政策遏制通胀。他成功避免了可能触发“硬着陆”的宏观经济政策。
此外,在管理中国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问题上,周小川直言不讳且行动果断,通过冲销操作吸收了过剩的基础货币。
周小川在开放中国货币市场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欧洲货币》评论称:“亚洲许多银行家认为,这将会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固定收益市场之一。” 周小川认为,发展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主要是对实体经济需求的回应,也有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
但国际金融领域难免“交锋”。周小川于2009年3月发表的《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曾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国际上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热议。文章提出要摆脱美元主导,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超主权国际货币体系。尤其是要考虑充分发挥特别提款权(SDR)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包括建立SDR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清算关系、推动在国际贸易和大宗交易等领域使用SDR计价、推动创立SDR资产,以及完善SDR的定值和发行方式。
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力推动者,周小川始终秉持着务实和开放的态度。他多次表示,人民币能否国际化最终还是靠外汇交易市场的选择,央行要做好的是清理不必要的政策管制,以及进一步发展和开放金融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