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誌东
“本轮经济下滑不仅有结构性基础因素,也有周期性因素,只要有一个良好、正确的改革和适度的耐心,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直线回落,而是会处在7%-8%这样一个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日前表示。
在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央广网、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第二场报告会《增长谈—大国增长的极限到了吗?》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发表演讲,为中国经济把脉问诊。
刘元春指出,在本轮全球性的大危机和大调整中,总体上中国没有体现出“中国特色”,从GDP、贸易增速和CPI指标来看,中国的走势跟世界是同步的。因此,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不能在一个封闭体系中来寻找,而必须从全球结构性问题、周期性问题以及本国周期性问题、结构性问题等多角度来寻找。
“中国就像一个在环形跑道上高速行驶的车轮,如果降得太快就容易散架,所以经济需转型降速需要适度。”刘元春说。
“中国的消费升级将倒逼产业转型与改革,预计未来中国将产生6.3亿中等收入人群,他们将要求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新的品质,所以供给结构势必将迎来调整,需要实施供给管理政策。”张燕生在会上表示,传统产业转型方向在于进一步“新经济(310358,基金吧)、信息化、低碳化”。
张燕生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对外要高度重视美国主导的自贸区对WTO的边缘化,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探索应对全球贸易新体系之对策;对内,要注重推动“机会公平”的改革,凝聚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