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健康与顺应经济周期的波动是很有关系的,就像预防糖尿病,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管住嘴,迈开腿”,经济上少过度刺激,不要过度摄入太多的垃圾,不要发展不平衡得太久。
最近的三个新闻很有意思。一个是8月份PMI数据上升,主要是中国扩大了基建投资,进行了所谓的“微刺激”;一个是李克强总理强调未来健康产业的重要性,官方测算规模在2020年可以达到8万亿;第三个新闻是中国11.6%的成年人,数量大约是1.14亿人有糖尿病。
糖尿病对中国的健康管理和健康产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本刊执行主编唐学鹏曾经用“霉需”一词来形容未来中国需求的变化:即从吃饱饭的“必需”(改革开放初),二十年后转到买房的“刚需”,然后二十年后将转到因老龄化、工业化污染、食品安全和缺乏科学饮食的“霉需”——大家要花很多钱看病,拉动了健康产业和医疗产业的需求。
笔者觉得这三个新闻是有联系的。为什么呢?“糖尿病”不仅是国人健康上的,描述中国经济也很妥贴。糖尿病很大的问题就是摄入过多,不讲究平衡,运动少,造成功能上的紊乱。那么中国经济呢,首先,它是资源投入型经济。经济一般有两种状态,一种叫数量投入型的,一种叫灵感增值型的,两种状态都应该有,都需要投资也需要灵感。中庸一点,不能走极端。体现在经济指标上,就是投入产出衡量要有长期的稳定感,不能说为了GDP增长,就狂投入,疯狂基建修铁路挖煤制钢,不计算它们的短期和长期的回报平衡。这些投资活动很重要,但不能疯狂。因为还需要发挥人的灵感因素,提高人力资本、提高人的创造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降低山寨性,让人的效率变得更高,而不是投入太高。这就是一种均衡。
其次,虽然GDP增长率也许不是两位数疯狂,就像体重不应该那么急剧发胖。经济的结构和资源配置的方式应该是均衡,而不是失衡的。
经济的健康与顺应经济周期的波动是很有关系的。就像预防糖尿病,经常说的一句话是“管住嘴,迈开腿”。意思就是说,经济上少过度刺激,不要过度摄入太多的垃圾,不要发展不平衡得太久。如果经济周期有波动,比如经济开始衰退下行了,要理解和顺应这种波动。美国这轮经济复苏,很多人觉得他们是刺激起来的,其实不然。原因很简单,美联储采取了量化宽松,就是往银行体系塞了很多钱,但是它并没有像中国政府一样,把这些货币强制放贷出去。美国没有中国的国企,所以美国企业不是很讲政治,只讲动物性精神。钱很多时间都是滞留在体系里面,主要是给储户和市场信心,让人觉得美国的银行有钱不会倒,但银行没有胡乱贷出去。美国的M2指标和通胀指标都非常好。美国的劳动力价格是顺应市场,价格是下跌的,经济萧条让过度泡沫的美国金融业就业工资变低了,但让硅谷的工资变高了。美国制造业工资也下降了,甚至引发了一些产业回流——美国公司将工厂从中国搬回美国。美国经济的确“管住嘴,迈开了腿”,没有恶性的经济刺激,顺应了经济周期的起起伏伏,通过这种顺应,美国经济开始了有效复苏。
相反,那些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大肆刺激的新兴市场国家现在有罪受了。看看现在的亚洲股市。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股市非常惨淡。大家开始知道糖尿病的滋味了,行动乏力容易疲倦,加大刺激刺激不起来,就像糖尿病患者越吃越饿,问题越来越严重。8月份的PMI数据好一点,真的值得庆祝吗?新一轮经济微刺激让大企业的订单增加,但是小企业经济活动还在减弱。“糖尿病”问题依然是长期困扰。
就在9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五国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放缓是主动调整的,继续以往的发展方式,会有更高的增长率。但是,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宁可主动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笔者希望,这是“管住嘴,迈开腿”,中国经济也许会下滑到7%以下,这有什么呢?有什么好悲观的?糖尿病患者的自然选择,相信它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