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式增长的电商模式,在传统商业阵地上攻城掠地。但是,网购真的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店内消费吗?最近,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明年上海经济发展设想的有关材料中,就提出了一个很“接地气”的概念体验式消费,而且把它列为上海“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内容。或许,实体商家在电商倒逼中的转型机会,正藏在这个鲜活的词汇背后。
体验式消费,讲究的是感觉和体验。有一句话在微博上被海量转发,也被各种营销课程反复论证:“星巴克卖的不是咖啡,是休闲”。某种角度上,这说的就是体验式消费。让客户买单的,表面上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和服务,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是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附加值。而这恰恰是实体商家与电商相比更具优势的地方,因为这需要消费者本人在消费过程中即时体验。
上周,笔者无意间踏入一家名为“茶香书香”的特色小店,本来只想买杯解渴之物歇歇脚,却没想到足足消磨了一个下午,追加消费两三次。倒不是这家店的食品有多惊艳,这里的茶香蛋糕、海岩茶、溢岩酒顶等特色产品固然也可圈可点,不过更擅“留人”的还是店内的气氛。时尚而温馨的环境里,白瓷砖墙上错落有致挂着黑白艺术照片,舒适的沙发位旁环绕着柔和的艺术灯,最醒目的是店堂中央几大柜的书,诗集、散文、小说,还有些品茶赏茶的读物,可以随取翻阅。一旁的“茶吧”中,娴静的女茶艺师施展烘、烤、泡等传统茶艺,现场制作着顾客点的中式茶。经过这十多分钟的现场观赏,捧到手上的这一壶茶汤,似乎更加醇香飘溢。回来一查,店家的理念正是要打造“基于中国式茶感体验连锁经营品牌”。
另有一家雕刻时光咖啡馆,也是近来沪上不少年轻人赏以青眼的食家,“小清新”、“小文艺”、“小怀旧”是这里的体验标签。木质地板带着疤痕,红丝绒窗帘罩着黑铁窗棂,不知从哪儿搜罗来的半旧地球仪、老式闹钟、铁皮饼干箱,一样样经年老物,轻而易举翻腾起消费者心底那份多多少少的怀旧情绪,甚至激发起人们关于时间与生命的哲学式思考。在情绪这种个性化极强的“佐料”催化之下,再平常简单的咖啡、意面,品尝起来也变得独具风味了。良好的“体验”之下,这家店不仅成功地卖出了食物,一些衍生产品如杯子、布袋等,也颇有市场。更妙的是,这里还衍生出更多的体验式消费办杂志、搞征文,开设“时光讲堂”,为文艺爱好者提供面对面交流的平台。如此一来,消费者想不被“粘”住都难了。
当然,内需范围极广,而作为生活“必备”的“舌尖上的内需”无疑最接地气。如何让这一行当的体验式消费更诱人更亲民,考验着实体商家的创新转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