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祺
向来“扮作”任志强损友的潘石屹,老实不客气地唱起了反调。虽然任志强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到“明年3月份房价将大涨”的话题,但风格谨慎的潘石屹却并不持相同观点。“中国房价的问题是,从人均面积来看其实供应已经足够。但房产是由多种因素决定涨跌的,因此如果没有诸如房产税之类的支付成本,或其他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的话,很难判断。”
潘石屹新近出现在上海的时机,选择了10亿美元优先票据发行完毕之后。在今年11月1日,SOHO中国对外公布了这一消息,其中6亿美元5年期的年利为5.75%,4亿美元10年期的年利为7.125%。
看得出来,潘石屹对募资结果颇为满意。他认为,债券市场这一融资渠道的顺利开拓,不仅是内地房企借道资本市场的有效渠道之一,也对公司变身成为“包租公”的未来提供助力。
在SOHO中国提出转型之后,对于大量资金可能沉淀在项目上,外界尚有疑虑。
“这笔钱是用来帮助SOHO中国由散售转向持有策略。”潘石屹向《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解释说。不仅限于此,对于在去年频频出手购置上海物业的SOHO中国来说,这笔资金还有望为未来投资提供帮助。“公司不会放弃在北京或上海的任何一个收购机会,如果有千载难逢的机遇出现,就愿意去拼一下。”
为了强调这一“信念”,针对内地房企普遍关注的负债率问题,潘石屹抛出了一个弹性较大的说辞。按照他的测算,如果负债率每提高10%,预计将会有30亿~40亿港元的资金量以供使用。“对公司来说,重要的是抓住机会,只要负债率争取不超过40%就行。”
有意思的是,带有SOHO中国色彩另辟蹊径的房地产私募基金已经出现,但潘石屹本身却对这一市场上日益热火的融资“衍生品”并没有实施计划。“债券发行得这样好,说明市场上还有很多钱。而且从目前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债券市场的使用正是时候。”
据潘石屹介绍,目前SOHO中国已经历了3次大转变,第一次转变,是从住宅开发转向商业地产开发;第二次转型则是选择了上市途径,而第三次“变身”便是从开发转向持有物业的策略转型。“从全球的投资机构眼光来看,还是看好中国市场。所以,SOHO中国仍然不会放弃在北京和上海操作物业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