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对夏粮影响有限 粮价不会大起大落
www.jctrans.com 2011-6-2 9:57: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导读:去年以来,受全球恶劣气候、投机资金炒作、生物燃料争夺粮食资源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呈现不断攀升态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今年1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达到1990年以来最高水平。
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基本都能自给自足,对外依存度较低,库存充裕,供应有保障
干旱对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夏粮影响不大,旱情对农业的减产预期主要体现在水稻上,只要抗旱措施得力,水稻生产仍有回旋余地
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稳定的机制已初步形成,粮价大幅上涨可能不大
去年以来,受全球恶劣气候、投机资金炒作、生物燃料争夺粮食资源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呈现不断攀升态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今年1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达到1990年以来最高水平。4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232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6%,其中谷物价格指数同比增加了71%,创历史新高。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此轮国际粮价上涨尽管会给国内市场带来巨大的输入性压力,但并不会改变我国粮食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总体格局,国内粮价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除大豆外,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基本都能自给自足,粮食对外依存度较低。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品种产需基本保持平衡,进出口贸易量很小,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直接冲击具有可控性,影响相对有限。
其次,目前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库存充裕,如小麦库存消费比在50%以上,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安全线水平,供应有保障。长期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的方针不动摇,特别是近几年,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推动下,我国粮食连续7年丰收,夯实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
另外,近年来,国家先后实行了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储备轮换、进出口调节等政策措施,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在国家政策调控下,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稳定的机制已初步形成,粮价难以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
近期旱区降雨有效增加了土壤墒情,三省旱田作物和早稻旱情基本解除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受降水明显偏少影响,湖北、湖南、江西等省旱情严重,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这让民众对于因旱导致粮价上涨忧心忡忡,部分炒家更是大肆渲染,增加紧张气氛。
旱情对粮食生产影响到底有多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旭荣表示,干旱对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夏粮影响不大。“眼下旱情对农业的减产预期主要体现在水稻上。”梅旭荣说,尽管旱情严峻,但是只要抗旱得力,水稻生产仍有回旋余地。“目前就得出今年水稻将减产的说法为时尚早。”
农业部种植业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近期旱区的降雨有效增加了土壤墒情,补充了田间沟渠堰塘蓄水。这对受灾早稻及时补种改种,中稻出苗以及加快中稻育秧栽插进度,确保中稻适期栽插十分有利。目前,三省旱田作物和早稻旱情基本解除,早稻栽插已基本结束,比去年增加150多万亩。针对确实因缺水无法栽插水稻的地区,农业部门也指导农民及时改种玉米、薯类、杂粮、杂豆等旱粮作物,确保不空田、不荒田。
从全国看,今年早稻面积增加,基本苗充足,个体发育健壮,生产形势是近几年较好的一年。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全国早稻种植面积885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60多万亩。湖南、江西等省大力推进“单改双”,扩大早稻种植,湖南增加110万亩,江西增加34万亩。
另外,目前我国小麦主产区已全面开镰,有望再获好收成。西南地区夏粮收获已过八成,黄淮海麦区小麦已进入成熟收获期。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测产分析,今年夏粮将喜获丰收,冬小麦可望实现连续第八年增产。夏收油菜籽将实现恢复性增产。专家认为,夏粮连续8年丰收,对于稳定市场预期,缓解旱情带来的紧张气氛,将起到重要作用。
综合种植成本逐年上升,粮食供需紧平衡格局等因素增加价格上涨压力
尽管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比较充裕,粮食生产形势向好,但是未来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压力犹存。一方面,人工、化肥、农药、种子等综合种植成本逐年上升,推动粮价刚性上涨。另一方面,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加速增长,同时,国家托市收购价格提升,一些种粮大户看涨惜售,部分企业抢粮,客观上减少了供应量,推动了价格上涨。
程国强表示,今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粮食供需紧平衡格局将不可逆转,今后粮食供求将更加紧张,矛盾将更加突出。在种粮成本持续上升,政策支持逐步加强,国际粮价能源化、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国内粮食价格将进入到一个上升通道,呈持续上涨、周期波动趋势。
面对不断上涨的粮价,程国强指出,社会应有宽容心态、理性面对。“如果苛求粮食价格长期保持低位运行,就会使种粮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得不到保护,这将在根本上危及今后的粮食生产,动摇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他建议,调控既要防止“米贵伤民”,也要避免“谷贱伤农”。国家要根据粮食进入紧平衡格局的新形势,加强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着力强化粮食储备吞吐、进出口调节、加工物流与终端市场、支持保护等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建设。要创新调控方式,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在粮价上涨时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补助力度,缓解粮价上涨的不利影响。
随着粮食价格的逐步走高,粮食金融属性越来越强,投机炒作应运而生。有关专家表示,在我国粮价已经进入上涨通道的情况下,还应高度警惕粮食投机,要加强宣传引导,千方百计稳定市场预期,谨防炒作投机,多管齐下防止粮价异常波动。同时,对于外资背景粮食企业介入粮食流通领域也应高度重视,避免跨国粮商大量掌握粮源,削弱政府调控粮价能力。
干旱对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夏粮影响不大,旱情对农业的减产预期主要体现在水稻上,只要抗旱措施得力,水稻生产仍有回旋余地
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稳定的机制已初步形成,粮价大幅上涨可能不大
去年以来,受全球恶劣气候、投机资金炒作、生物燃料争夺粮食资源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呈现不断攀升态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今年1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达到1990年以来最高水平。4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232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36%,其中谷物价格指数同比增加了71%,创历史新高。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此轮国际粮价上涨尽管会给国内市场带来巨大的输入性压力,但并不会改变我国粮食市场供求基本平衡的总体格局,国内粮价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除大豆外,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基本都能自给自足,粮食对外依存度较低。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品种产需基本保持平衡,进出口贸易量很小,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直接冲击具有可控性,影响相对有限。
其次,目前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库存充裕,如小麦库存消费比在50%以上,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安全线水平,供应有保障。长期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基本立足国内保障粮食供给的方针不动摇,特别是近几年,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推动下,我国粮食连续7年丰收,夯实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
另外,近年来,国家先后实行了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储备轮换、进出口调节等政策措施,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在国家政策调控下,保持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稳定的机制已初步形成,粮价难以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
近期旱区降雨有效增加了土壤墒情,三省旱田作物和早稻旱情基本解除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受降水明显偏少影响,湖北、湖南、江西等省旱情严重,农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这让民众对于因旱导致粮价上涨忧心忡忡,部分炒家更是大肆渲染,增加紧张气氛。
旱情对粮食生产影响到底有多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梅旭荣表示,干旱对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夏粮影响不大。“眼下旱情对农业的减产预期主要体现在水稻上。”梅旭荣说,尽管旱情严峻,但是只要抗旱得力,水稻生产仍有回旋余地。“目前就得出今年水稻将减产的说法为时尚早。”
农业部种植业司提供的数据显示,近期旱区的降雨有效增加了土壤墒情,补充了田间沟渠堰塘蓄水。这对受灾早稻及时补种改种,中稻出苗以及加快中稻育秧栽插进度,确保中稻适期栽插十分有利。目前,三省旱田作物和早稻旱情基本解除,早稻栽插已基本结束,比去年增加150多万亩。针对确实因缺水无法栽插水稻的地区,农业部门也指导农民及时改种玉米、薯类、杂粮、杂豆等旱粮作物,确保不空田、不荒田。
从全国看,今年早稻面积增加,基本苗充足,个体发育健壮,生产形势是近几年较好的一年。据农业部农情调度,预计全国早稻种植面积885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60多万亩。湖南、江西等省大力推进“单改双”,扩大早稻种植,湖南增加110万亩,江西增加34万亩。
另外,目前我国小麦主产区已全面开镰,有望再获好收成。西南地区夏粮收获已过八成,黄淮海麦区小麦已进入成熟收获期。据农业部农情调度和专家测产分析,今年夏粮将喜获丰收,冬小麦可望实现连续第八年增产。夏收油菜籽将实现恢复性增产。专家认为,夏粮连续8年丰收,对于稳定市场预期,缓解旱情带来的紧张气氛,将起到重要作用。
综合种植成本逐年上升,粮食供需紧平衡格局等因素增加价格上涨压力
尽管目前我国粮食库存比较充裕,粮食生产形势向好,但是未来国内粮食价格上涨压力犹存。一方面,人工、化肥、农药、种子等综合种植成本逐年上升,推动粮价刚性上涨。另一方面,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加速增长,同时,国家托市收购价格提升,一些种粮大户看涨惜售,部分企业抢粮,客观上减少了供应量,推动了价格上涨。
程国强表示,今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粮食供需紧平衡格局将不可逆转,今后粮食供求将更加紧张,矛盾将更加突出。在种粮成本持续上升,政策支持逐步加强,国际粮价能源化、金融化趋势日益明显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国内粮食价格将进入到一个上升通道,呈持续上涨、周期波动趋势。
面对不断上涨的粮价,程国强指出,社会应有宽容心态、理性面对。“如果苛求粮食价格长期保持低位运行,就会使种粮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得不到保护,这将在根本上危及今后的粮食生产,动摇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他建议,调控既要防止“米贵伤民”,也要避免“谷贱伤农”。国家要根据粮食进入紧平衡格局的新形势,加强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着力强化粮食储备吞吐、进出口调节、加工物流与终端市场、支持保护等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建设。要创新调控方式,进一步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在粮价上涨时要加大对低收入群体补助力度,缓解粮价上涨的不利影响。
随着粮食价格的逐步走高,粮食金融属性越来越强,投机炒作应运而生。有关专家表示,在我国粮价已经进入上涨通道的情况下,还应高度警惕粮食投机,要加强宣传引导,千方百计稳定市场预期,谨防炒作投机,多管齐下防止粮价异常波动。同时,对于外资背景粮食企业介入粮食流通领域也应高度重视,避免跨国粮商大量掌握粮源,削弱政府调控粮价能力。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