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中国外汇即期交易市场连续第七个交易日触及“跌停”。在国内外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 呈现复杂局面的情况下,虽然部分原因使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短期加大,但在一段时间内美元形成流出新兴经济体的大趋势下,人民币汇率机制也显示出日趋市场化的特点。
所谓“跌停”,是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中国外汇即期交易市场,按与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五的波动幅度计算触及交易区间下限。自2005年中国汇改以来,除了在金融危机期间重新盯住美元外,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多个交易日保持贬值的现象并不多见。
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5‰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3%幅度内浮动。
专家对此解释,因为每日的中间价不一样,人民币对美元连续“跌停”的幅度并不应该被简单累加。“实际上,从11月底开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保持了基本的稳定。”一位中资银行交易员表示,“因此虽然目前各方对人民币贬值渲染得较多,但实际上在银行间外汇即期市场,人民币跌幅有限。”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虽然以中间价计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11月初最多下跌了183个基点,但在连续触及“跌停”的最近7天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从11月30日的6.3482反而涨至6.3319。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指出,人民币对美元连续跌停与每日中间价定得偏低有关,原因可能是银行想以较低的价格从央行买美元,因为中间价是做市商报价加权的,也不排除有其他原因。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是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人民币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权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根据报价方在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及报价情况等指标综合确定。
分析人士表示,年末本身就是各类客户向银行购买外汇的主要时间段,因此银行作为即期市场的做市商,可能存有买入美元的倾向。
中国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10月中央银行外汇占款余额为232960亿元,较9月底净减少893亿元;而在同月,所有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也减少248.92亿元。而上述两者之差,可能即为银行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增加持有的外汇头寸。
与此同时,今年9月中下旬以来,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与内地在岸人民币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倒挂,也引起了业内对于汇率套利的关注。“2005年7月人民币汇改后,由于强劲的单边升值预期,在香港,美元兑换人民币要比国内便宜。到了今年9月中下旬,这种状况突然逆转,香港市场上美元变得比境内贵,人民币反而更便宜。”丁志杰撰文指出。
虽然上述多种因素造成了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的加大,不过从更深层次看,美元兑人民币在年末的升值突然“爆发”,一方面受到了海外看空、做空中国经济甚至新兴经济体的影响,而另外也与中国对外贸易趋向平衡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在日趋市场化条件下减缓升值步伐有关,这些都显示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正在进一步完善。
“虽然年末社会各方对于美元的需求不小,但银行做市商在这次汇率波动中的影响还是次要的,主要还是国外看空中国经济导致美元回流,这是市场判断选择的结果。”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闫伟表示。
招商证券(香港)投资银行业务董事总经理温天纳指出,香港人民币离岸汇率下跌涉及市场上人民币供大于求的情况,原因可能包括外围因素如欧债危机造成对美元需求更大,离岸人民币卖盘增加,导致人民币离岸汇率向下。
而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微博在其微博中表示:“人民币兑美元连续跌停,而最近金砖国家和亚洲货币都弱,非独立现象。”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则表示,市场对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资本流入减缓是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回落的直接原因。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反映了市场投资者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担忧,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正在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