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央行报告解读
新快报综合报道 11月16日,央行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这份重要的政策声明中,首次提出“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和“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的表述,而“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一提法则淡出。
报告称,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巩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系统性风险防范。
控通胀首要任务淡出
央行表示,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综合作用下,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政策效果逐步显现。8月份以来,CPI环比增速显现放缓迹象,央行表示,目前看同比CPI涨幅有继续回落的可能。若国内外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物价涨幅回落还可能加快。
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上涨5.5%。这是近5个月来,中国CPI涨幅首次落在6%以下。不过,央行也指出,未来物价走势仍有不确定性,物价稳定的基础还不牢固。一是当前物价仍在较高水平,通胀预期短期内难以轻易改变。二是目前经济内在扩张的压力依然存在,物价调控不能松懈,需要宏观政策继续把握好力度和节奏。
实际上,就在9月30日发布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声明中,央行仍强调“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将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报告中,央行首次提出,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其实从10月下旬以来,“预调微调”被政府官员、监管机构频频提及。10月24日-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考察天津滨海新区时指出,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判断经济走势,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10月29日,温家宝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也提到了政策要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而此前公布的信贷数据也显示,10月份新增信贷5868亿元,超过市场预期,被认为是政策微调的表现。光大银行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认为,年内货币政策“惊天动地”的动作估计没有,但信贷投放方面乃至社会融资方面存在结构性的微调和预调。
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表示,提出适时预调微调,也突出了巩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在这个背景下,实际暗示了短期有货币政策放松的倾向。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应更着重“稳健”而非“预调微调”。
最近两次央行表述
●8月12日,央行发布《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表示,下一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
●9月30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1年第三季度例会会议强调,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及其影响,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增强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注意把握好政策的节奏和力度。
机构视点
天相投资:最快明年1月下调准备金率
我们已经看到了政策微调的积极信号。可以预期四季度央行很可能会采取多种措施来增加银行间市场基础货币的供应,以提升每月的信贷规模。考虑到11月央票和正回购到期量较大,央行也减少了对冲力度,而12月财政支出规模较大,因此,我们把央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测时间调整为2012年1月,最迟是2月。
华泰证券:信贷调控已结构性松动
总体看仍延续了上期报告中的思路,但在表述中,本期报告中指出“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适度增长”,对货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的强调显示央行对前期趋紧的信贷调控已出现一定的结构性松动,10月份的信贷数据已经有所体现,预计这种态势还将延续至11、12月份。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料首现定向宽松
在实体经济增长放缓和流动性偏紧的条件下,年底前对流动性控制有所放松的可能性加大。政策微调可能遵循定向宽松、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下调的顺序。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年内不会调准备金率
报告信息:1.增长前景虽需关注,但考虑到潜在增速已降低,内需动力仍强,眼下还不担忧;2.物价有利于回落因素增多,但基础不稳,调控不能松;3.政策判断:降息、全面下调法定准备金率年内应还不会,仅是微调;4.明年可期待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措施。
不同视点
尹中立(微博):放松货币政策 刺激经济须慎重
物价的回稳使市场对于货币政策“微调”的预期进一步加强,通过放松货币政策的方式来刺激经济的做法必须慎重,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要轻易放松货币与信贷政策的底线。
货币和信贷政策的“适度宽松”有时会演变成事实上的“极度宽松”。历史教训可鉴。2008年11月份开始,中央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按最初的估计,2009年的信贷总量应该在5万亿多一点,而结果却是2009年前6个月信贷总量就超过了7万亿,全年的实际信贷总量超过了11万亿。为什么“适度宽松”变成了“极度宽松”?最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没有严格的预算约束,而银行缺乏严格的风险防范机制。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 研究室副主任)
郭田勇(微博):放松货币政策 中小企同样难解渴
尽管目前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很多行业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但在通胀依然很高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能放松。
在宏观政策宽松时,大量的资金流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那时候中小企业也存在着融资难问题。政策紧缩以后,似乎所有的行业都说融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难就变得更突出。但在目前通胀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不可放松,而是要在资金链相对比较紧的情况下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要让资金回到效率高的企业。
从宏观上就是要保持一个相对紧的资金环境,不能让所有的企业都得到钱,这样才能够在一方面保持宏观稳定、控制通胀,另外一方面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