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全社会完成货运量450.2亿吨,同比增长4.4%,完成货物周转量180583亿吨公里,同比下降0.5%。
其中,全国铁路累计完成货运量33.6亿吨,同比下降11.9%;全国公路完成货运量354.5亿吨,同比增长6.4%;民航累计完成货运量625.3万吨,同比增长5.2%;全国水路完成货运量62.1亿吨,同比增长3.7%。
从数据可看出,我国物流行业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虽然铁路货运量从2013年开始呈现下行趋势,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路、水路和航空货运量都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势头。
铁路货运量与用电量和贷款发放量一起,通常用来反映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其中,铁路货运量又被称为“经济风向标”。
在我国铁路货运中,煤炭、石油、粮食等大宗物资占主体,仅铁路货运的煤炭就占全国煤炭的50%以上。因此,铁路货运量反映了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情况。目前,我国煤炭行业和冶金等重工业需求不振,从而导致铁路货运下降明显。
专家表示,铁路货运量的下降反映了我国高耗能行业,如粗钢、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行业占GDP的比重逐渐下降。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却增长势头强劲,这正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的良好迹象。
同时,铁路货运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尤其是在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一方面积极调整货运结构,扩大市场份额,加强铁路与公路、水路等交通运输的配合,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另一方面铁路总公司在拓展大宗物资的同时,加强散货运输,促进零散货物运输市场的发展。
因此,铁路货运中的“白货”占比在不断上升,也就是说,铁路货运量数据虽然下降,但单位产品的价值、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是在提升的。而民航、公路、水路方面,运输的物资中零散“白货”占比重原本就大,这两年来,物流业和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导致整体运输量稳步上升。从物流结构的变化也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专家提出,随着工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不断降低,运输产品对整个经济运行的敏感度有可能也会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