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一带一路”为构想蓝图的绘就和谋定,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步伐,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
回顾中国铁路包括高铁在内的发展之路,从过往的历史中汲取教训,由温故进而知新也就成为了中国高铁“走出去”能否踏实和稳当的重要保障。从吴淞铁路的先建后拆到马拉火车的尴尬与无奈,从铁路在中华民族饱受屈辱中的崛起到因“7·23”动车事故的全民式口诛笔伐,中国铁路一路走来、一路辛酸、一路爬坡过坎,终于实现了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换,迎来了高铁时代新纪元并以此为契机,厚积薄发完成了从中国制造到创造的涅槃重生,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加速器”,中国新的“外交名片”和“形象代表”。自然,中国高铁今后的走向或者战略布局,一举一动牵动着国内国外众多人的敏感神经抑或切身利益,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说早期中国铁路的建设与发展,受闭关锁国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所累,做出了现在看来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还有待历史给予客观理性的评价的话;那么,在当前广大社会民众出行乘坐高铁已经成为新常态,引来全球羡慕嫉妒恨的当下,再来鞭挞中国铁路乃至中国高铁,不仅不合时宜,更有让亲者痛仇者快的味道。
不可否认,包括中国高铁在内的中国铁路,还有许多亟待提高与完善的不足与空间。让所有人满意、彻底解决诸如春运等节假日在内“一票难求”的囧境,考验与挑战依旧巨大、责任与使命依然在肩。
一路一带,东西并进、南北衔接、全球布局、互利共赢,协作合作,以高铁为载体,从国内到国际,由点线到跨洲越洋,共享中国改革发展的红利,搭乘中国列车的便利,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众多国家的选项和抉择。
作者 度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