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方网南方论坛上,关于“东莞道路建设全国第一”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认为,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多年来在公路建设上投入颇多,其公路密度国内领先。不过,也有网友对此提出质疑。
东莞交通行业相关人士查阅权威统计数据后表示,目前东莞公路密度居全省首位、全国同级别城市领先。
东莞公路密度数据全国领先
按照东莞官方数据,截至2013年底,东莞公路通车里程5002.49公里,高速公路335.11公里,公路密度202.94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省前列。
不过,在2010年末,东莞交通部门曾表示,东莞公路通车里程达4751公里,公路密度为192.74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首位。”
有网友正是依此口径变化认为,从“全省首位”到“全省前列”,意味着东莞公路密度的领先位置已经被取代,更谈不上“全国第一”。
对此,东莞市交通局相关人士表示,东莞的公路密度在近几年一直处于全省前列,并且比全省的平均值高出许多。之所以在官方表述中口径发生变化,是因为全省交通系统并没有发布过相关排名,而各地的公路密度也一直处于变动过程中,所以统计起来有难度。
东莞交通行业相关人士查阅最新权威统计数据后表示,目前,东莞公路密度仍然居于全省首位。
同样,由于国内各地的公路密度亦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很难简单判定东莞的此项数据是否为全国第一。不过依照相关数据,截至2011年底,东莞的公路密度较全国和广东省公路密度分别高357.8%和84.5%。
事实上,与发展模式或经济体量较接近的国内大城市相比较,东莞在公路建设方面亦不落下风。
比如,截至2013年底,苏州市公路总里程达13155公里,公路密度达155公里/百平方公里,而温州在2012年底的公路总里程达到14157公里,公路密度为120.14公里/百平方公里。尽管东莞在公路总里程上不及以上城市,但在公路密度的数据上均处于领先位置。
收费公路不再新增还贷基数
从网友讨论中可以看出,部分网友为东莞道路建设点赞,主要是基于在东莞的出行体验。
有网友说:“生活在东莞的人,若想从市区驱车前往虎门看海,可以从东莞大道上莞深高速,半小时便可抵达珠江口;如果想去厚街吃烧鹅濑粉,可以走新建的博览大道,时间在20分钟之内;如果想去樟木头登观音山,可选择松山湖大道转上莞深高速,40分钟内则可直达。”
网友称道最多的,是在2000年建成通车的莞深高速。这是全国第一条由地方自行规划、自行投资、自行组织建设的高速公路,开创了全国地级市自筹资金建设地方性高速公路先河。这条公路的建成,使东莞至深圳有了第一条高速直通车干道,也使东莞大部分镇街之间的行车时间缩短为半小时以内。
高密度公路路网的建成,仅仅依靠财政安排的基建投资显然无法满足。因此,“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成为加快交通基础建设的有效途径。截至2011年底,东莞新建、改造、扩建完工以及在建的政府贷款建设的一级公路总里程达到734.74公里,累计投资逾百亿元。
2005年起,东莞撤销辖区内全部收费站,实行路桥收费年票制。这项制度的设计初衷是基于便民的考虑,它可以有效解决路桥收费站过多、车辆通行效率低的问题。
但有质疑者认为,年票制假定了每辆车都要通过城市大型桥梁或某些道路,事实上并不是每辆车都会通过,实行年票制后,未偿还的债务被转嫁到每一名车主的身上。同时也有质疑者提出,东莞每年都会新增公路还贷基数,年票基数犹如“滚雪球”,还贷年限似乎遥遥无期。
前不久,东莞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明确东莞年票未还贷基数为114.07亿元,还完这笔贷款之后,东莞将不再新增还贷基数。不过,究竟何年才能还完,东莞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当时表示,“目前还没法测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