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票互认到跨境污染联合治理,从建设城际快速交通系统到医保异地就医结算,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体化建设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记者从省规划纲要办获悉,《珠江三角洲五个一体化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日前出台,报告指出,截至2013年底,五个一体化规划确定的中期目标任务总体推进顺利,完成情况良好。
其中,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工作进度明显,同期共完成139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6739亿元。牵动广东转型升级的产业格局一体化建设也态势良好。《报告》也指出,珠三角在一体化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个一体化规划均取得成效
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规划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是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五个重要方面。《报告》显示,珠三角五个一体化规划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珠三角一体化水平得到提升。《报告》中明确评价“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
在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方面,我省大力推进的五大类21项重点任务进展顺利,9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既定目标,其中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等8项指标超额完成。139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6739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486亿元),为计划投资总额的74%,其中进展顺利或者基本顺利的113项,占总数的81%。而在产业布局一体化方面,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五大领域30个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5项主要指标均超额完成既定目标。
此外,以区域绿道建设、携手港澳共建宜居湾区为代表的8大类城乡规划一体化重点任务得到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8大类61项重点任务的开展也十分顺利。同样备受关注的环境保护一体化问题也交上了一份不错的阶段性答卷,广东在加快解决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齐防共治跨界水污染等6大类24项重点工作上进展情况良好,9项主要指标均完成预定目标,其中城市公园绿地面积等8项指标超额完成。
各市产业同质化竞争现象仍存
同时,《报告》中也指出,五个一体化工作仍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是实现一体化的基础和重要前提。《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珠三角区域内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761公里,厦深铁路建成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407公里、密度达9.36公里/百平方公里,超过纽约、东京、巴黎都市圈。同期广州西江饮水工程建成通水,惠及600万市民。但需要指出的是,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工作还有不少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其中,部分线网状工程跨部门跨市协调难度较大,存在用地手续办理难、征地拆迁难、资金筹措难等问题,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前4年规划的105项重大项目中,开工建设77项,计划建成64项,实际建成39项,有26项建设进度滞后。而基础设施全面开工建设了139个重大项目,其中进展顺利或者基本顺利的113项,占总数的81%,不过仍有26个滞后或暂缓实施的项目,占总数的19%。
牵动珠三角产业经济发展未来的产业一体化工作的推进效果也有待时间检验。截至去年底,珠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协调体制和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区域产业分工逐步趋于合理。其中,产业集聚发展势头良好,各地产业错位的发展趋势明显,产业合作不断深化,产业转移成效也十分突出。不过,报告仍认为产业布局一体化推进“效果不明显”。珠三角9市产业发展定位不清晰,产业结构雷同,单纯比拼优惠条件的同质化竞争现象依然存在,产业错位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缺乏有效统筹,城乡规划一体化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环境保护一体化工作也尚未形成合力,区域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探索建立珠三角一体化共同基金
对此,《报告》建议,要以五个一体化规划中期评估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完善规划实施的政策和工作措施,推动五个一体化规划实施取得新成效。同时,针对一体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对规划目标、主要任务以及手段进行调整,着重对产业布局、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城乡规划一体化的进行完善,提高规划的时效性、可行性与有效性。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在近期珠三角转型升级调研中强调,区域经济一体化是跨行政区域的战略行为、市场行为,各市要注意抓好发展规划互信、产业资源互补、交通设施互通、生态环境互惠、社会职能互利、工作机制互通,加快珠三角一体化的进程。
徐少华指出,区域一体化的核心是促进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这既不完全依靠市场机制,也不完全依赖行政手段,而是要坚持市场机制与行政手段有机结合。
《报告》建议,探索建立珠三角一体化共同基金,用于支持跨市的地方道路对接、环境治理、规划编制、环保公共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引导建立区域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实现区域深层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