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将在全路范围内正式实施货运组织改革,一场物流体系中争夺市场的“割据战”将随着铁路货运的脱胎换骨而愈演愈烈。而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攻克更多的“城池”成为了铁路部门即将应对的难题。
攻城略地,首先得把握先机。公路、水运、航空等大肆抢夺市场份额的举措证明:谁快,谁就能得到客户的青睐,占据先机拿到订单。每一种运输方式都有其绝对优势和局限性,但都可以通过合理手段进行自身的“互补”。在这种不断地自我完善当中,整体的实惠性和便捷性就是客户考量和选择的标准,而货物能否快速到达则是客户选择运输方式的第一要素。因此,“快”成了各大运输方式的相互争夺的“制高点”。
然而,“快”不仅仅取决于运输工具的速度。在第三产业日益蓬勃的今天,它更体现在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上。从“发货”到“收货”这一系列环节中,给客户提供最大的方便才能博得信任。长期以来,铁路货运计划一直沿袭的是与计划经济相匹配的计划内安排、计划外补充的货运计划管理模式,这种计划编制无疑就造成了客户发货的兑现率低、收费环节多、手续繁杂。此次货运改革措施中, “一口价受理”,“随到随办"便冲破了“计划管理”这一桎梏,很“快”地将客户的“要求”转化成“货物”装车,极大地增加了铁路货运的灵活机动性。
至于服务质量上面,实行“门到门”服务运输是铁路货运实现“快”的具体表现,改善服务态度则是为“快”营造氛围。在“前店”,铁路不再“店大欺人”,而是“敞开受理”,通过积极主动地寻求货源和工作人员的服务规范来吸引客户;在“后场”,构建庞大的网络化环境,建立网络化物流组织。客户只需下一份订单、传一道“谕旨”,网络化体系下的货物运输即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整个路网迫于钢轨的局限性,想要顾客足不出户地拿到货就必须“草船借箭”,组建公路车队或外包给物流公司,这样才能弥补自身不足。
另外,近十年来全路营业里程从6.8万公里增加到9.8万公里,运用货车从48万辆增加到70万辆,表明了卡住铁路货运发展喉咙的不是运力不足,而是货源短缺。想要占据“快”这一“制高点”,还需要加快营销机制的推进。老客户要“留得住”,新客户要“招得来”,货源的充足才能让铁路货运在市场上的“根据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总之,只有掌握了先机,在各个环节上减少客户的时间成本,才能快速地吸引客户,推动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的全面拓展,才能让铁路货运在市场竞争中“唯快不破”。